《华亭百咏·震桥》

时间: 2025-01-19 12:23:04

瓦木明丹垩,初期镇此方。

石梁今欲圮,尤益富蛮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亭百咏·震桥
作者: 许尚 〔宋代〕

瓦木明丹垩,初期镇此方。
石梁今欲圮,尤益富蛮商。

白话文翻译

瓦木的色彩鲜明,像是刚刚涂过红漆,
最初是为了镇守这一方水域。
如今石梁快要坍塌了,
却更加吸引了富裕的蛮族商人。

注释

  • 瓦木:指用瓦和木材建筑的结构,象征着建筑的坚固与美观。
  • 明丹垩:形容色彩鲜艳,丹垩是红色的粉末,这里指的是建筑表面的新鲜亮丽。
  • 初期:指最初、开始的时候。
  • 镇此方:镇守这一地方,保持安稳。
  • 石梁:用石头建造的桥梁。
  • 欲圮:即将毁坏、坍塌。
  • 尤益:更加有利、更加吸引。
  • 富蛮商:指富有的外族商人。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石梁”与“蛮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贸往来,尤其是指西南地区与中央平原的贸易关系。蛮族在历史上被视为边缘民族,其富裕程度也反映了当时经济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尚,宋代诗人,生平事迹鲜少为人所知,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华亭百咏》系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震桥作为其中一首,表现了诗人对地方风貌的思考与对商贸繁荣的感慨。

诗歌鉴赏

在《震桥》中,许尚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瓦木的色彩鲜明,代表着建筑的繁荣与安稳。然而,当诗人提到石梁即将坍塌时,隐含了对时光流逝和变迁的感慨。尤其是“尤益富蛮商”一句,既表现了外来商人对这个地方的青睐,也暗示了当地经济因外部势力而更加繁荣的复杂关系。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历史的兴衰变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瓦木明丹垩:描绘了建筑的色彩和美观,暗示着这个地方的繁荣。
    • 初期镇此方:强调了这个地方最初的目的和重要性,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 石梁今欲圮:暗示着时间对建筑物的侵蚀,象征着稳定的消逝。
    • 尤益富蛮商:商人的到来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与吸纳。
  • 修辞手法

    • 对比:新旧、繁荣与即将毁坏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冲击力。
    • 象征:瓦木、石梁作为建筑的象征,隐喻人文的兴衰。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地方的繁荣与衰败,反映出历史的变迁和商贸对社会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社会变化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瓦木:象征着建筑的美丽与繁荣。
  • 石梁:代表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承载着记忆与变迁。
  • 蛮商:象征着经济的流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瓦木”主要指什么?

    • A. 瓦和木材的建筑
    • B. 诗人的思考
    • C. 自然景观
  2. “石梁今欲圮”这句表达了什么?

    • A. 石梁很坚固
    • B. 石梁即将坍塌
    • C. 石梁是美丽的
  3. 诗中提到的“富蛮商”指的是什么?

    • A. 富裕的外族商人
    • B. 内地的贫穷商人
    • C. 农民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许尚的《震桥》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社会变迁中的感慨,前者更多表现了地方的繁荣与衰败,后者则直接反映了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