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数到落梅风,枝上尚留残雪。
应记玉人攀处,正阳春佳节。
太湖石畔任欹斜,浓香渐吹灭。
拈笔欲题新句,奈晓鸣鶗鴂。
白话文翻译
当梅花凋落之时,树枝上仍然留有残雪。想必你还记得那位美人攀爬的地方,正是春天最美的时节。太湖石旁随意倾斜,浓郁的花香渐渐消散。我提笔想写下新句,然而却被晨间的黄莺鸣叫所打断。
注释
字词注释:
- 落梅风:梅花凋落的风,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新的开始。
- 玉人:美人,常用来指代心中所爱的人。
- 攀处:攀爬的地方,暗指美人曾经到过的地方。
- 太湖石:指的是太湖附近的石头,具有独特的风景。
- 鶗鴂:指黄莺,一种鸟,晨鸣时节常常发出悦耳的声音。
典故解析:
- “玉人”一词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指代心上人或爱情的寄托,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 太湖石是中国著名的景观石,象征着自然之美和文化的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德蘋是清代的一位女诗人,其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她的诗歌常常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表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感。
创作背景: 《好事近》创作于春季,正值梅花凋落、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开篇以“落梅风”引入,表现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梅花的凋零象征着过去的美好,而“残雪”则暗示着春天的迟到,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诗人提到“玉人攀处”,通过对美人的回忆,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给读者一种温柔而又略带惆怅的感觉。
“太湖石畔任欹斜,浓香渐吹灭”一句,则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随着花香的渐渐消散,似乎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失落。
结尾的“拈笔欲题新句,奈晓鸣鶗鴂”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试图用文字来捕捉这一瞬间的美,但晨鸟的鸣叫却让她无法集中精力,反映出创作过程中的无奈与渴望。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对生命流逝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追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与情感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数到落梅风:梅花凋落的季节来临。
- 枝上尚留残雪:树枝上仍有未融化的雪,暗示春天尚未完全到来。
- 应记玉人攀处:提到美人曾经攀爬的地方,寄托着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 正阳春佳节:强调春季的美好时节,象征着万物复苏。
- 太湖石畔任欹斜:描绘自然景物,太湖石的倾斜与生动的景象。
- 浓香渐吹灭:花香渐渐消散,象征着美好时光的逝去。
- 拈笔欲题新句:想要写下新的诗句,表达创作的欲望。
- 奈晓鸣鶗鴂:晨鸟的鸣叫打断了诗人的思路,象征着生活的干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浓香渐吹灭”与“拈笔欲题新句”,形成对称美。
- 拟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象征:梅花、雪、香气等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回忆。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以及对创作过程的渴望与无奈。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感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美丽。
- 残雪:代表着过去和春天的迟到。
- 玉人:象征着美好与追忆。
- 太湖石:体现自然之美与文化深度。
- 鶗鴂:象征着清晨的生机与生活的干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落梅风”意指什么?
A. 梅花的凋落
B. 春天的到来
C. 冬天的结束 -
诗中提到的“玉人”是指谁?
A. 诗人的好友
B. 诗人的爱人
C. 诗人的母亲 -
“拈笔欲题新句”中的“拈笔”指的是什么?
A. 写作
B. 绘画
C. 阅读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作品相比,许德蘋的《好事近》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清照的诗则更强调内心情感的细腻。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女诗人作品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梅花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