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蜡屐发兴屡,几为春泥阻。
此行不作难,霁色随步武。
白话文翻译:
多次穿着木屐出行,几次被春天的泥土所阻。
这次出行并不艰难,晴朗的天气伴随我一路前行。
注释:
- 蜡屐:一种用木头制成的鞋子,通常用于雨天或泥泞的地方。
- 兴屡:屡次出行、出门之意。
- 春泥:春天的泥土,通常因雨水而湿滑。
- 霁色:晴朗的天气,指的是雨后初晴的景象。
- 步武:行走,步行的意思。
典故解析:
在古代,蜡屐常用作雨天的鞋,象征出行的艰难与不便。春泥则是春天的特征,代表着生机与阻碍。霁色所描绘的晴朗天气,寓意着心情的愉悦与顺利的出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和写景见长,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诗人或许正值春光明媚之际,踏上出游的旅程。在经历了泥泞的阻碍后,感受到晴天的舒适与愉悦,表达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旅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吕的《题君山观招真阁六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出行的乐趣。诗中开头的“蜡屐发兴屡”,通过简单的描绘,引出了出行的主题。蜡屐是春天出行的象征,湿滑的春泥则暗示了出行的艰难。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以“此行不作难”来表达自己乐观的态度。即便遇到阻碍,诗人依然能够在晴天的陪伴下,感受到出行的愉悦。
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蜡屐与春泥的阻碍,和霁色的晴朗形成鲜明的对照,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心境的变化。从初的阻碍到后来的愉悦,诗人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也正是宋代士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蜡屐发兴屡:多次出行时穿着木屐,暗示着诗人的频繁出游。
- 几为春泥阻:春泥的阻碍让出行变得困难,表达了一种无奈。
- 此行不作难:即便有困难,这次出行却显得轻松,反映诗人乐观的心态。
- 霁色随步武:晴朗的天空伴随在身边,象征着心情的舒畅和顺利。
修辞手法:
- 对比:蜡屐与春泥的艰难对比霁色的晴朗,通过对比凸显出诗人的心境变化。
- 意象:蜡屐和春泥构成了出行的具体意象,霁色则带来心灵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天出行过程中所体验到的阻碍与顺利,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强调在逆境中依然能够找到快乐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蜡屐:象征着出行的准备与艰难。
- 春泥:代表着生活中的阻碍与挑战。
- 霁色:象征着心灵的明朗与顺利的旅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蜡屐”主要用来表示什么?
- A. 舒适的鞋子
- B. 出行的工具
- C. 雨天的鞋子
-
诗人对春泥的描写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享受
- B. 无奈
- C. 兴奋
-
诗中“霁色”指的是什么?
- A. 晴朗的天气
- B. 阴天
- C. 雨天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李吕 vs. 杜甫:李吕的诗歌偏向抒情,表现个人主观感受;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背景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