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政上人游终南》

时间: 2025-01-06 10:14:28

雉节居杜陵,南山常在目。

今兹羡行游,因以谢岩谷。

环锡恣探胜。

棕綦方践陆。

五门岚翠横,八水秋阴覆。

云峰多隐见,林岭乍回复。

若见采芝人,余非恋微禄。

意思解释

元政上人游终南

作者:梅尧臣〔宋代〕


原文展示

雉节居杜陵,南山常在目。
今兹羡行游,因以谢岩谷。
环锡恣探胜,棕綦方践陆。
五门岚翠横,八水秋阴覆。
云峰多隐见,林岭乍回复。
若见采芝人,余非恋微禄。


白话文翻译

在杜陵的节令里,南山时常在眼前。
今天我羡慕他人的游玩,特意感谢岩谷的风光。
我环游四方,尽情欣赏美景,刚刚踏上陆地。
五门山的翠色在眼前交错,八条溪水在秋阴中掩映。
云峰时隐时现,林岭忽隐忽现。
如果见到摘芝草的人,我并非恋念那微薄的俸禄。


注释

字词注释

  • 雉节:指雉鸟的节令,象征秋天。
  • 杜陵:指杜陵,传说中的杜甫故里。
  • 羡行游:羡慕他人出游。
  • :指锡杖,出游时的工具。
  • 棕綦:一种草,象征行走。
  • 五门:指五座山门。
  • 岚翠:山间的青色雾气。
  • 秋阴:秋天的阴云。
  • 采芝人:采药的人,指隐士或志趣高雅的人。
  • 微禄:微薄的俸禄,表示对仕途的淡泊。

典故解析

  • 采芝:古时传说中,采芝草的隐士象征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石,宋代诗人,擅长五言诗,推崇自然与隐逸生活。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注重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游览终南山时,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终南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隐士的理想栖息地,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元政上人游终南》是一首体现梅尧臣自然主义和隐逸思想的诗作。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淡泊。其中“雉节居杜陵,南山常在目”开篇即将时令与景色结合,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接着,诗人羡慕他人的游览,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向往与惆怅。环游山水、探寻胜景的过程让诗人感到愉悦,但又不乏对世俗繁华的反思。

“若见采芝人,余非恋微禄”这一句,诗人表明自己对微薄官禄的淡泊,反映出追求自由与自然的志向。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隐士生活的宁静与自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雉节居杜陵:描绘诗人所处的时节与环境,借雉节象征秋天。
  2. 南山常在目:表达南山的壮丽常在眼前,形成一种亲切感。
  3. 今兹羡行游:诗人对他人游玩的羡慕之情。
  4. 因以谢岩谷:感谢岩谷的美景,表明与自然的亲近。
  5. 环锡恣探胜:诗人携带锡杖,尽情游览美好风光。
  6. 棕綦方践陆:描述他刚刚踏上陆地,象征自由的行走。
  7. 五门岚翠横:描绘五座山的青翠,营造出幽静的山水意境。
  8. 八水秋阴覆:溪水在秋天的阴云下,形成一种柔和的景象。
  9. 云峰多隐见:云峰时隐时现,增添神秘感。
  10. 林岭乍回复:林岭的变化,让景色更富层次感。
  11. 若见采芝人:提到隐士,彰显理想的生活方式。
  12. 余非恋微禄:表达对官职的淡泊,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景物描写隐喻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如“云峰多隐见,林岭乍回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由与自然的精神风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象征高远和理想的生活境界。
  • 采芝人:代表隐士,象征追求精神自由。
  • 云峰:象征神秘与变幻,强调自然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雉节”象征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诗中“余非恋微禄”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名利的渴望
    • B. 对权力的追求
    • C. 对官职的淡泊
    • D. 对财富的看重

答案

  1. C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终南山》 〔王维〕
  •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强调豪放与洒脱。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描绘隐逸生活,但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政上人游终南》的美学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