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苑》

时间: 2025-01-17 10:23:43

宜春旧台沼,日暮一登临。

解带行苍藓,移身坐绿阴。

树疏啼鸟远,水静落花深。

无复增修事,君王惜费金。

意思解释

宜春苑

原文展示:

宜春旧台沼,日暮一登临。
解带行苍藓,移身坐绿阴。
树疏啼鸟远,水静落花深。
无复增修事,君王惜费金。


白话文翻译:

在宜春的旧台沼,黄昏时我独自登上台阶。
解开带子走在苍翠的苔藓上,
轻轻坐在绿荫之下。
树木稀疏,远处传来鸟鸣,
水面宁静,落花沉深。
再也没有什么可增修的事情,
君王也惜金不愿花费。


注释:

  • 宜春:地名,指宜春地区。
  • 旧台沼:指古老的台阶和沼泽地。
  • 解带:解开衣带,表示放松和自在。
  • 苍藓:青色苔藓,常生于阴湿的地方。
  • 绿阴:绿荫,指树木的阴影。
  • 树疏:树木稀疏,稀少的树木。
  • 啼鸟:鸟儿的鸣叫声。
  • 水静:水面平静。
  • 落花深:落下的花朵沉在水中。
  • 增修事:增添修缮的事情。
  • 君王惜费金:皇帝珍惜金钱,不愿意花费。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古代典故,但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对政治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主张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改革。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直率的作品,也有细腻婉约的诗篇。

创作背景:
《宜春苑》写于王安石政务繁忙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逃避。诗中描绘的宁静景象与他在政治上遇到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他对简约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宜春苑》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展现了王安石在日暮时分,独自登高望远的情景。全诗用词简单而富有意境,第一句“宜春旧台沼”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旧台沼似乎是一个曾经繁华的地方,如今却变得寂寥。接着“日暮一登临”,在黄昏时分,登高远望,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解带行苍藓”这一句表现了诗人的放松和惬意,解带的动作象征着抛开世俗的束缚,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坐在绿阴之下,树木的疏离和鸟鸣的远去,构建了一个静谧的环境,诗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水静落花深”则描绘了河水的宁静和落花的深沉,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无复增修事,君王惜费金”一句,诗人以政治的视角反思现实,表达了对奢华修缮的厌倦与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王安石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宜春旧台沼:引入地点,表明环境的古老和沧桑。
  2. 日暮一登临:时间是黄昏,意象上暗示了孤独与沉思。
  3. 解带行苍藓:动作描写,强调放松和自然的融入。
  4. 移身坐绿阴:继续描绘身处的环境,体现出诗人的闲适。
  5. 树疏啼鸟远:自然景象的描绘,给人一种离世的感觉。
  6. 水静落花深:宁静的水面和沉落的花朵,寓意时间的流逝。
  7. 无复增修事:表达对世俗事务的无奈和厌倦,向往简单生活。
  8. 君王惜费金:政治批评,暗示对当时朝政的思考。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对仗和意象描绘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事务的厌倦,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和简朴生活的愿望。


意象分析:

  • 宜春: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苍藓:代表自然的生机与生命力。
  • 绿阴:象征庇护与安宁。
  • 落花:暗喻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君王:象征权力与世俗的纷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解带行苍藓”意为:

    • A. 解开衣带走在苔藓上
    • B. 解开衣带,走在草地上
    • C. 解开衣带,坐在石头上
  2. 诗中“无复增修事”的意思是:

    • A. 不再修理房屋
    • B. 不再进行世俗事务
    • C. 不再增添花草
  3.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 A. 逃避
    • B. 向往
    •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宜春苑》与李白的《静夜思》都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