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人韵》

时间: 2025-01-10 06:18:11

池鱼岂足较浮沉,邱貉何曾异古今。

末路长怜鞭马腹,淡交端可炙牛心。

山方高卧云长乱,松本忘言风自吟。

昨日溪南鸡酒社,长卿多病不能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池鱼岂足较浮沉,邱貉何曾异古今。末路长怜鞭马腹,淡交端可炙牛心。山方高卧云长乱,松本忘言风自吟。昨日溪南鸡酒社,长卿多病不能临。

白话文翻译

池中的鱼怎么能和浮沉的水流相比呢?丘陵中的貉子又怎能与古今有所不同?在末路时分,我长久怜惜马腹的艰辛;淡泊的交情,犹如炙热的牛心。山中我高卧,云彩变幻无常;松树本无言语,风中自有吟唱。昨日在溪南的酒社中,长卿因多病未能前来。

注释

  1. 池鱼:池塘中的鱼,象征着微不足道的存在。
  2. 浮沉:指事物的变化和沉浮。
  3. 邱貉:丘陵的貉子,暗喻平常的事物。
  4. 末路:指人生的尽头或遭遇困境。
  5. 鞭马腹:指骑马时马的肚子,象征辛苦。
  6. 淡交:淡泊的交情。
  7. 牛心:用于比喻真诚的朋友。
  8. 高卧:高处卧着,表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9. 长卿:指王维,因多病未能相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杰出的军事将领。辛弃疾的词以豪放激昂著称,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情感深沉而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浮沉人生的无奈与淡泊,对友人长卿的惋惜,也反映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这首《和前人韵》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索,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淡泊的智慧。首联“池鱼岂足较浮沉,邱貉何曾异古今”将池塘中的鱼和丘陵中的貉子作为比喻,指出微小的存在与浮沉之间的关系,传达出对世事无常的思考。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对人生尽头的感慨与对真挚友情的珍视,“淡交端可炙牛心”一语,传递了对朋友的真诚与友谊的珍贵。

下半部分“山方高卧云长乱,松本忘言风自吟”则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山高云乱的自然景象与松树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最后一句“昨日溪南鸡酒社,长卿多病不能临”则是对友人的关心与惋惜,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朋友健康的关怀,令整首诗更显沉郁之美。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池鱼岂足较浮沉”:池中的鱼无法与浮沉的水流相较,表达了对微小事物的无奈。
    • “邱貉何曾异古今”:丘陵中的貉子与古今无异,强调了世事的循环与无常。
    • “末路长怜鞭马腹”:在困境中对辛苦的同情,反映出诗人的人文关怀。
    • “淡交端可炙牛心”:淡泊的友情如同炙热的牛心,意在强调真诚的友情。
    • “山方高卧云长乱”:高卧于山中,云彩变幻,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追求与向往。
    • “松本忘言风自吟”:松树本无言,唯有风中吟唱,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 “昨日溪南鸡酒社”:回忆昨日的酒社,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 “长卿多病不能临”:对病重友人的惋惜,点出情感的深厚。
  2.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池鱼”、“邱貉”比喻微小与平常的存在。
    • 拟人:松树“忘言”,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池鱼:象征微不足道的存在,表现对生活的感叹。
  • 云与山:代表自然的变化与诗人的闲适。
  • 牛心:象征真诚的友情,体现出人际关系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池鱼岂足较浮沉”中的“浮沉”是指什么?
    A. 流动的水
    B. 事物的变化
    C. 鱼的游动

  2. 诗中提到的“长卿”指的是谁?
    A. 辛弃疾
    B. 王维
    C. 李白

  3. “淡交端可炙牛心”中“炙牛心”是比喻什么?
    A. 友情的真挚
    B. 牛肉的美味
    C. 生活的艰辛

答案: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饮中八首》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白的作品均体现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情的珍视,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而辛弃疾则更显深沉与内省。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宋代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