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且有感於中秋近事,并见之末章)》
时间: 2025-01-10 17:13: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且有感於中秋近事,并见之末章)
说与西湖客,观水更观山。
淡妆浓抹西子,唤起一时观。
种柳人今天上,对酒歌翻水调,
醉墨卷秋澜。老子兴不浅,
歌舞莫教闲。看尊前,轻聚散,
少悲欢。城头无限今古,
落日晓霜寒。谁唱黄鸡白酒,
犹记红旗清夜,千骑月临关。
莫说西州路,且尽一杯看。
白话文翻译
将此告知西湖的客人,欣赏水景更要欣赏山景。
西湖的美人,妆容淡妆浓抹,
引起了一时的观赏热潮。
种柳的人今天来到这里,举杯畅饮,
在水调的歌声中,醉墨卷起秋波。
我对这兴致不浅,
歌舞的欢愉也不应让它闲散。
看着酒杯前的欢聚与散去,
少些悲伤与欢喜。
城头的历史是无限的,
落日伴着晨霜的寒冷。
谁在歌唱黄鸡白酒的美好,
犹记得那红旗在清夜中,
千骑在月光下临近关口。
别说西州的路远,
且把这一杯酒喝尽再说。
注释
- 西湖客:指在西湖游玩的人,象征着欣赏风景的人。
- 淡妆浓抹西子:西子指西湖的美人,形容其妆容的美丽。
- 种柳人:指种柳的农夫,暗指自然的生机。
- 醉墨卷秋澜:形容在酒意和秋水中沉醉,意象丰富。
- 黄鸡白酒:形容美酒佳肴,表达丰盛的饮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词人之一,因其豪放激昂的词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中秋前后,正值思乡之情浓厚之时。也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感慨,表达了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此首《水调歌头》通过描绘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首句“说与西湖客,观水更观山”,既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诠释。辛弃疾以西湖的水与山作为象征,反映出他对世事的深刻思考。
在诗中,诗人提到“淡妆浓抹西子”,不仅仅是描绘西湖美人的外貌,更是对那种清丽脱俗的生活态度的赞美。接下来的“种柳人今天上”,则将视角转向人间,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首词情感起伏,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人们的欢聚,也展现了对过往历史的沉思,尤其是“城头无限今古”一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思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句“莫说西州路,且尽一杯看”,则是对生活态度的宣言。诗人以酒为媒,强调了当下的珍贵,表达出一种潇洒和洒脱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说与西湖客,观水更观山:告知西湖的游人,欣赏湖边的水景,更要欣赏远处的山景。
- 淡妆浓抹西子,唤起一时观:西湖的美人,妆容各异,引得众人争相观赏。
- 种柳人今天上,对酒歌翻水调:种柳的农夫今天来到这里,举杯畅饮,唱着水调歌。
- 醉墨卷秋澜:在酒意与秋水的交融中,沉醉其中。
- 老子兴不浅,歌舞莫教闲:我对这一切的兴致很浓厚,歌舞的乐趣不应被闲散打扰。
- 看尊前,轻聚散,少悲欢:看着酒杯前的欢聚与告别,少些悲伤和欢喜。
- 城头无限今古,落日晓霜寒:城头历史悠久,感叹落日伴着晨霜的寒冷。
- 谁唱黄鸡白酒,犹记红旗清夜:谁在歌唱美酒佳肴,仍记得那清冷夜晚的红旗。
- 千骑月临关:成千上万的骑士在月光下接近关口。
- 莫说西州路,且尽一杯看:别说西州的路途遥远,先把这一杯酒喝完再说。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淡妆浓抹西子”)、拟人(如“醉墨卷秋澜”)等修辞手法,巧妙地结合了自然与人文,构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画面。
主题思想:整首词围绕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自然之美,代表着诗人的精神寄托。
- 水与山:象征着和谐与均衡,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 秋澜:秋水的意象,象征着人生的沉静与思考。
- 酒:象征着欢愉与交往,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淡妆浓抹西子”的意思是?
- A. 形容西湖的水很清澈
- B. 形容西湖的美人妆容美丽
- C. 形容西湖的山很高
-
诗人提到“老子兴不浅,歌舞莫教闲”,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歌舞的厌倦
- B. 对歌舞的热爱与珍惜
- C. 对歌舞的冷漠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与苏轼的同名词作,主题相近却风格迥异。辛弃疾更侧重于表达对人事的感慨与对生活的热爱,而苏轼则更多体现出对月的思念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