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一柱中擎远碧》

时间: 2024-09-19 21:13:57

一柱中擎远碧,两峰旁倚高寒。

横陈削就短长山。

莫把一分增减。

我望云烟目断,人言风景天慳。

被公诗笔尽追还。

更上层楼一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柱中擎远碧,两峰旁倚高寒。
横陈削就短长山。莫把一分增减。
我望云烟目断,人言风景天慳。
被公诗笔尽追还。更上层楼一览。

白话文翻译:

在一根高柱上支撑着遥远的碧空,
两座山峰在旁高高耸立,显得寒冷。
横亘的山峦被削成短长不一的形状,
别把这风景的美丽增减一分一毫。
我望着云烟,视线渐渐模糊,
人们说这风景是上天所吝啬的。
而通过你的诗笔,我却能追寻到这些美景。
我更应该登上更高的楼层,去一览无余。

注释:

  • 一柱:指高耸入云的柱子,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或志向。
  • 远碧:形容远处的天空清澈碧蓝。
  • 横陈削就短长山:描绘山峦横亘,形态各异。
  • 莫把一分增减:意思是不要随意改动这幅自然美景。
  • 云烟:指云雾,象征着模糊和无常。
  • 风景天慳:意指上天对美景的吝啬。
  • 被公诗笔尽追还:指通过诗人的笔触,可以重新捕捉和再现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和抗金将领。他的词风豪放,常常体现出爱国情怀和对时事的关怀。辛弃疾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兼具历史深度和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之际,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寄托个人的理想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一柱中擎远碧》通过精练的语言描绘了宏伟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对美景的向往。开篇的“一柱中擎远碧”便引人入胜,似乎一根柱子就支撑起了整片天空,象征着诗人追求理想的坚定决心。接着“两峰旁倚高寒”则描绘了高耸的山峰,给人一种巍峨壮丽的感觉,表达出一种孤高与寒冷的气氛,似乎在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定。

在对景的描写中,诗人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通过“莫把一分增减”提醒人们珍惜自然的本真美。此句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一种哲理的探讨,强调自然的和谐美。接下来的“我望云烟目断”,则借用云烟的模糊来反映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思索。

最后,诗人通过“更上层楼一览”一语,表达了不屈不挠的精神,似乎在告诫自己要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这首词不仅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一首抒情的长歌,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柱中擎远碧:描绘高耸的柱子与清澈的天空,象征理想与追求。
  2. 两峰旁倚高寒:山峰高耸,冷峻的气氛营造出一种孤独感。
  3. 横陈削就短长山:山的形态各异,体现自然的复杂与多变。
  4. 莫把一分增减:强调自然的美不应被人为改变,体现对自然的敬畏。
  5. 我望云烟目断:以云烟的模糊感映射内心的迷惘与不安。
  6. 人言风景天慳:对世人对美景的看法的反思。
  7. 被公诗笔尽追还:通过诗歌可以重现美景,反映诗人对艺术的热爱。
  8. 更上层楼一览:鼓励自己不断追求,去探索更高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柱子比喻为支撑理想的力量。
  • 拟人:让自然景观具有人情味,增加情感共鸣。
  • 对仗:如“高寒”与“短长”,形成和谐的音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辛弃疾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豪放的个性与不屈的精神。

意象分析:

  • 一柱:象征理想与追求。
  • 远碧:象征广阔的理想与希望。
  • 高寒:强调孤独与冷峻的环境。
  • 云烟:象征迷茫与无常。
  • 层楼:象征对更高境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柱中擎远碧”中的“一柱”指的是什么? A. 一根树干
    B. 一根高耸的柱子
    C. 一根绳索

  2. “我望云烟目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清晰与明朗
    B. 迷茫与不安
    C. 快乐与满足

  3. “更上层楼一览”中“层楼”象征什么? A. 物质享受
    B. 更高的理想追求
    C. 简单的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辛弃疾《西江月·一柱中擎远碧》李白《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辛弃疾更强调对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体现出洒脱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辛弃疾全集》
  • 《词学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