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时间: 2025-01-10 11:27:0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玉楼春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玉楼春 辛弃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认为世间事物表面上看似无常,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尽管人们常常无法理解这些道理,但实际上无处没有存在的事物。用伯夷采蕨与仲尼的故事来比喻,即使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也有自己的选择和坚持。
注释:
- 伯夷: 传说中的贤人,因不愿仕于暴君而隐居,后因饥饿而死。
- 采西山蕨: 指伯夷在西山中采集蕨菜以充饥,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精神。
- 捣齑餐杵铁: 形象地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和艰难。
- 仲尼: 孔子,尊敬的思想家,象征着理想与道德。
- 北车入鼠穴: 典故,表达一种无奈与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他的词风豪放激昂,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辛弃疾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南宋政权内外困扰,他的词常常寄托着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抱负。《玉楼春》写作于其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和哲理思考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玉楼春》不仅仅是一首抒情词,更是一种对人生与理想的深刻反思。辛弃疾通过对“有”与“无”的探讨,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与表象之间的关系。诗中提到的伯夷与仲尼的典故,既展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也表现了在困境中坚持自我价值的勇气。作者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了深邃的哲理,使得读者在欣赏词的同时,也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也: 表示前面所提到的事物是有原因的。
- 余谓世无是事而有是理: 我认为世间没有这样的事情,但却有这样的道理。
- 乐所谓无,犹之有也: 快乐似乎是空无的,实际上也是一种存在。
- 戏作数语以明之有无一理谁差别: 随意写了几句来阐明有与无之间的区别。
- 乐令区区浑未达: 快乐使人们迷惑,无法领悟真理。
- 事言无处未尝无: 事情上说无处不在,也未尝没有。
- 试把所无凭理说: 不妨把所没有的东西用道理来解释。
- 伯夷饥采西山蕨: 伯夷因饥饿而在西山采蕨。
- 何毕捣齑餐杵铁: 何必在艰难中捣米做饭呢?
- 仲尼去卫又之陈: 孔子离开卫国又到了陈国,象征着追求理想的艰辛。
- 此是北车入鼠穴: 这是形容在绝境中无奈的处境。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比喻表达复杂的哲理。
- 对仗: 词中常见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与理想,强调在困境中坚持理想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伯夷: 代表理想与坚持。
- 仲尼: 象征智慧与追求。
- 蕨: 显示自然与生活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辛弃疾的字是什么?
- A) 幼安
- B) 稼轩
- C) 旻海
- 伯夷采西山蕨的原因是什么?
- A) 享乐
- B) 饥饿
- C) 旅行
- 诗中提到的仲尼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孙子
- B) 孔子
- C) 墨子
答案:
- A) 幼安
- B) 饥饿
- B) 孔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玉楼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多地关注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后者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