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近有村人带血论,使君亲与验伤痕。
骛行刚道非行劫,只是行人两作喧。
白话文翻译:
最近有村民带着伤口来争论,使君亲自来查看伤痕。
行走在正道上的人并不是受害者,只是路上行人彼此喧闹。
注释:
字词注释:
- 近有:最近有。
- 村人:村子里的人。
- 带血论:带着血来争论,指有伤的村民。
- 使君:称呼官员,这里指太守。
- 亲与:亲自前来。
- 验伤痕:检查伤口。
- 骛行:急速行走。
- 刚道:正道,指正常的道路或行为。
- 非行劫:并不是遭遇劫难。
- 作喧:喧闹。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使君”指的是官员,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官民关系的紧张和矛盾,表明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尤其是对乡村民生的关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0年。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作品中常流露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社会时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使得诗人关注民间疾苦,反映了当时乡村生活的艰辛与复杂的官民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活化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乡村民生的关注。诗中描绘了村民带伤前来与官府争论,反映出社会的不安定与冲突。通过“使君亲与验伤痕”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官员对于民众疾苦的责任感,同时也暗示出官民之间的隔阂与误解。第二联“骛行刚道非行劫,只是行人两作喧”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强调了行人之间的喧闹和无谓的争论,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这首诗在叙述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现了杨万里关心社会的情怀,也体现了他对民生问题的敏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近有村人带血论:最近有村民受了伤,带着血来争论。
- 使君亲与验伤痕:太守亲自前来查看这些伤痕,体现出官员的责任感。
- 骛行刚道非行劫:行走在正道上并没有遭遇劫难,暗指无辜的行人。
- 只是行人两作喧:只是路上的人们在争吵,流露出社会的不安与冲突。
修辞手法:
- 对仗:两联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比喻:以“带血论”比喻社会的纷争和不和谐的声音。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社会矛盾,反映出官民之间的隔阂与冲突,表达了诗人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村人:象征民众,代表基层百姓的声音与诉求。
- 血伤:象征苦难与冲突,反映社会动荡。
- 使君:象征权力与责任,代表官府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使君”指的是谁? A. 村民
B. 官员
C. 诗人
D. 行人 -
诗中提到的“带血论”是指什么? A. 君主受伤
B. 村民的争论
C. 诗人的创作
D. 自然现象 -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失望与无奈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与杜甫的《春望》均关注民生与社会现象,虽风格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心与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