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公素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2:59:23

丹旌倚輤车,荣辱尽虚无。

半道骅骝顿,先秋兰雨枯。

儿痴才过龀,亲老不胜扶。

家事今萧瑟,宁将未第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丹旌倚輤车,荣辱尽虚无。
半道骅骝顿,先秋兰雨枯。
儿痴才过龀,亲老不胜扶。
家事今萧瑟,宁将未第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公素去世的深切哀悼与无限惋惜。诗中提到的“丹旌”是象征荣华的旗帜,而“荣辱尽虚无”则表达了在人生的终点面前,所有的荣华富贵都变得毫无意义。诗人感叹人生的无常与无奈,犹如骏马在半路上突然停顿,秋天的兰花在细雨中枯萎。“儿痴才过龀”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才能的自谦,而“亲老不胜扶”则暗示亲人的无助与老去。最后两句描绘了如今家中一片萧条,面对未能考取功名的遗憾,诗人感到更加无奈。

注释:

  • 丹旌:红色的旗帜,象征荣华。
  • 倚輤车:倚靠着两轮的车,古代的车辆。
  • 骅骝:指骏马,形容飞快的马。
  • :指儿童的牙齿,象征年幼无知。
  • :帮助,支持。
  • 萧瑟:形容凋零、荒凉的状态。

典故解析:

“骅骝”是古代传说中的名马,常用来象征英俊或有才华的人物;“兰雨”则指秋天的兰花,象征着青春的逝去与美好的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温公,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主张理学,强调道德和政治的结合。其作品多反映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风格严谨,情感深厚。

创作背景:

《哭公素》是司马光为悼念好友公素而作,诗中渗透着对逝者的追思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哭公素》是司马光以其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对友人的缅怀所作的一首抒情诗。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开头的“丹旌倚輤车”便引入了一个盛大的场景,暗示着公素生前的荣耀和地位。然而,随着“荣辱尽虚无”的出现,荣华似乎在死亡面前变得毫无意义。诗人通过骏马的停顿,象征着生命旅途的中断,表达了对友人未能继续前行的惋惜。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家事的萧瑟,隐喻友人离世给家庭带来的悲痛与失落,情感愈加沉重。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逝者的哀悼,更是对生命、时间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司马光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将友谊、人生的脆弱与无常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丹旌倚輤车:象征着荣耀的旗帜搭在车上,暗示生前的辉煌。
  2. 荣辱尽虚无:生死面前,所有的荣誉与耻辱都是空无。
  3. 半道骅骝顿:骏马在途中停住,象征生命的突然结束。
  4. 先秋兰雨枯:秋天的兰花在细雨中凋零,暗示青春与美好的消逝。
  5. 儿痴才过龀:自谦的表达,说明诗人认为自己才华尚浅。
  6. 亲老不胜扶:亲人年老,无法再支持,表现了悲哀。
  7. 家事今萧瑟:家庭如今一片凋零,表明生活的困境。
  8. 宁将未第殊:比起未能考取功名的遗憾,反而更显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骅骝”比喻才华横溢的人,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通过“丹旌”和“兰花”象征荣耀与青春的消逝,深刻有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比荣华与无常,展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强调了人际间的珍贵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丹旌:象征荣华与荣耀。
  2. 骅骝:象征才华与英俊。
  3. 兰雨:象征青春与美好的逝去。
  4. 家事:象征生活的困境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丹旌”的意思是? A. 旗帜
    B. 马车
    C. 兰花

  2. “荣辱尽虚无”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荣耀
    B. 生死无常
    C. 友情的重要

  3. “骅骝”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美丽的花
    B. 忍耐与支持
    C. 才华与英俊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感慨。
  • 《黄鹤楼》(崔颢):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与怀旧。

诗词对比:

  •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与《哭公素》均为悼亡之作,二者都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惋惜,但《登幽州台歌》更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而《哭公素》则更专注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司马光《资治通鉴》。
  • 《宋诗选》。
  • 相关研究论文和书籍关于宋代诗人及其作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