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旆萦林却转,琼筵就水重开。荷香着衣不去,竹色映酒遥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的南湖,红色的旗帜在树林间轻轻摇曳,琼瑶般的筵席在湖水边重新铺开。荷花的香气扑面而来,仿佛沾染在衣衫上,竹子的色彩映照着酒杯,远远地传来清新的气息。
注释:
- 红旆:红色的旗帜,象征着欢庆和热闹。
- 琼筵:美玉般的筵席,形容筵席的华贵。
- 荷香:荷花的香气,常用来描绘夏日的清新。
- 着衣:沾染在衣服上。
- 竹色:竹子的颜色,常用来象征清雅和宁静。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著名的历史典故,但“荷”和“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清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编撰《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以史为鉴,重视治国理政。其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湖之畔,正值夏日,张龙图与友人聚会畅饮,诗人借助自然景色抒发心中愉悦之情,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的湖畔场景,诗人在友人的陪伴下,享受着自然的美好,气氛轻松愉快。首句“红旆萦林却转”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红色的旗帜在树林间摇曳,轻快而富有动感,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接着“琼筵就水重开”,把宴席安排在湖边,显得既华美又亲近自然,诗人与友人一同欢聚,尽享美酒佳肴。
接下来的“荷香着衣不去”,则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表现出荷花的香气如同衣服上的余香,带给人一种清新和舒适的感受,传达出诗人对夏日气息的热爱。而最后一句“竹色映酒遥来”,则以竹子的色彩和酒的清香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远离喧嚣、宁静致远的气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夏日湖畔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友谊的热爱,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旆萦林却转:红色的旗帜在树林中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
- 琼筵就水重开:华丽的筵席在水边重新铺开,显示出宴会的热闹。
- 荷香着衣不去:荷花的香气沾染在衣服上,表现出夏日的清新和自然的气息。
- 竹色映酒遥来:竹子的色彩映照着酒杯,远远传来的清香,增添了情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筵席比作琼瑶,突显华贵。
- 拟人:荷香和竹色仿佛有生命般,传递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惜,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畅快淋漓的生活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旆:象征喜庆和热闹。
- 琼筵:代表华美的生活和宴会。
- 荷香:象征自然之美和清新。
- 竹色:象征清雅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琼筵”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荷花
B. 华丽的宴席
C. 竹子的颜色 -
“荷香着衣不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厌倦
B. 清新愉悦
C. 忧伤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谊与自然
B. 战争与和平
C. 旅行的烦恼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白居易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相比,司马光的这首诗更注重友人的陪伴,氛围更为轻松,而白居易的作品则更强调自然景色的变幻和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司马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