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行 题爪哇陈寒光天上人间集》

时间: 2025-01-01 12:18:53

披襟岸帻老疏狂。

秋叶为诗黄。

沧波呜咽断人肠。

沤没不成行。

余情分付凭烟水,况又有、燕语回樯。

泠泠湘瑟海风长。

无字也悲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中行
题爪哇陈寒光天上人间集
作者: 杨玉衔 〔清代〕

披襟岸帻老疏狂。
秋叶为诗黄。
沧波呜咽断人肠。
沤没不成行。
余情分付凭烟水,
况又有燕语回樯。
泠泠湘瑟海风长。
无字也悲凉。

白话文翻译

披开衣襟,戴上帽子,老态龙钟的我显得有些狂放不羁。
秋天的树叶如诗般泛黄。
沧海的波涛呜咽着,令人心碎。
风浪中漂泊,不成行。
我的思念寄托于烟水之间,
更有燕子的低语从船边传来。
泠泠的湘水如同瑟音,海风悠悠。
无言的情感也显得如此悲凉。

注释

  • 披襟: 展开衣襟,表示一种洒脱的态度。
  • 岸帻: 岸边的帽子,指代一种简单的打扮。
  • 疏狂: 疏懒而狂放,形容人的性情。
  • 沧波: 广阔的水波,常用以指代大海。
  • 呜咽: 呜咽声,形容悲伤的声音。
  • 沤没: 消沉,沉迷于某种情感。
  • 烟水: 水面上升起的烟雾,象征缥缈的思念。
  • 燕语: 燕子叫声,通常与春天、归乡等意象相关。
  • 泠泠: 清脆的声音,形容水声。
  • 湘瑟: 湘江的瑟音,形容水流的悠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玉衔,清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一段人生低谷,作者在异乡游历,情感上颇为孤独,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月中行》以其清新而又凄凉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情感和自然的深刻体悟。开篇的“披襟岸帻老疏狂”便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洒脱与不羁,似乎在宣告自己对世俗的超然。在这幅秋天的画面中,秋叶的黄与沧波的呜咽相互映衬,构成了一种伤感的氛围。诗人以“沤没不成行”来表达内心的迷茫与无力,思绪如同漂浮的船只一般,无法找到方向。

接下来的“余情分付凭烟水,况又有燕语回樯”更是深化了这种孤独的情感,燕子的低语似乎在诉说着归属与思念,而烟水则象征着虚幻与遥不可及。最后两句“泠泠湘瑟海风长,无字也悲凉”则将整首诗推向高潮,水声与海风交织,似乎在低吟着无尽的悲凉。整体而言,诗歌通过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孤独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披襟岸帻老疏狂”:诗人以自身形象开篇,展现一种洒脱的态度。
  • “秋叶为诗黄”:用秋天的黄叶比喻诗意,暗示情感的沉重。
  • “沧波呜咽断人肠”:大海的波涛如同哭泣,表达心中的痛楚。
  • “沤没不成行”:情感沉浸而无法自拔,处于迷茫状态。
  • “余情分付凭烟水”:思念寄托于无形的烟水,象征虚幻。
  • “况又有燕语回樯”:燕子的啼鸣,似乎在诉说归属和思念。
  • “泠泠湘瑟海风长”:湘水声与海风交融,营造出悠长的氛围。
  • “无字也悲凉”:无言的情感同样令人感到悲凉。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秋叶比作诗,表现出深沉的情感。
  • 拟人: “沧波呜咽”,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思乡之情的深沉体悟,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秋叶: 象征着衰老与思念。
  • 沧波: 代表广阔的自然与内心的波动。
  • 烟水: 代表虚幻的思念与人生的无常。
  • 燕子: 象征归属与希望。
  • 湘瑟: 代表悠扬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秋叶”象征什么? A. 春天
    B. 思念与衰老
    C. 快乐
    答案: B

  2. “沧波呜咽断人肠”这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悲伤
    C. 期待
    答案: B

  3. 诗的最后一句“无字也悲凉”是什么意思? A. 有很多快乐
    B. 无言的情感依然令人悲凉
    C. 生活很幸福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情感深沉,涉及孤独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杨玉衔的《月中行》与李白的《静夜思》均涉及对月的描写与思乡情感,但杨的诗更侧重于表达孤独与自然的交融,而李白的诗则直接集中在对故乡的思念上。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