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壬午发利州》

时间: 2025-01-06 10:48:55

两岸骚骚麦尾黄,茅檐半瓦荫垂杨。

牧儿吹笛随归犊,浅草平沙暝色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两岸骚骚麦尾黄,
茅檐半瓦荫垂杨。
牧儿吹笛随归犊,
浅草平沙暝色苍。

白话文翻译:

两岸的麦田一片金黄,茅草屋檐下,半瓦遮荫,垂柳摇曳。牧童吹着笛子,伴随着归来的小牛,浅草和平沙上,夜色渐渐变得苍茫。

注释:

  • 骚骚:形容麦子摇曳的样子,带有一种轻柔的感觉。
  • 麦尾黄:指麦子成熟时的金黄色。
  • 茅檐:用茅草盖成的屋檐。
  • 半瓦:指屋顶的一部分用瓦片覆盖,形成阴影。
  • 荫垂杨:柳树的枝条垂下来,形成阴影。
  • 牧儿:放牧的小男孩。
  • :牧童用的乐器,通常是竹制的。
  • 归犊:指小牛回家的情景。
  • 浅草平沙:平坦的沙地上生长着浅浅的草。
  • 暝色苍:夜幕降临,周围的颜色变得苍茫。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描写的场景和意象反映了宋代农村的宁静与恬淡,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咨夔(约1042-1107),字子明,号阮亭,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四月,正值麦子成熟之际,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的春日景象,表现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四月壬午发利州》是一首描绘春日乡村景象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开头两句“两岸骚骚麦尾黄,茅檐半瓦荫垂杨”描绘了麦田成熟的金黄和茅草屋檐下的阴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图景。接着,牧童的笛声和归犊的画面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最后一句“浅草平沙暝色苍”则将整个场景带入暮色之中,增添了几分诗意和神秘感。整体而言,诗歌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浓厚的乡愁情怀,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与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两岸的麦田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金黄而摇曳,表达了丰收的喜悦。
    • 第二句:茅草屋檐下的阴凉,给人一种舒适和安逸的感觉,展现出农村的宁静。
    • 第三句:牧童的笛声和归来的小牛一起,描绘了生活的简单与快乐。
    • 第四句:夜色降临,周围的景色变得朦胧,形成了一个宁静的乡村画面。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骚骚”形容麦子摇曳,形象生动。
    • 拟人:描述牧儿吹笛,赋予牧童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 麦田: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茅草屋檐:代表着朴素与安宁的生活。
  • 牧童:象征着纯真与无忧无虑的童年。
  • 夜色:暗示着宁静和即将来临的休息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骚骚”用来形容什么?

    • A. 柳树
    • B. 麦田
    • C. 水波
  2. 诗中提到的“牧儿”在做什么?

    • A. 看书
    • B. 吹笛
    • C. 画画
  3. “浅草平沙暝色苍”中的“苍”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热闹
    • B. 宁静
    • C. 悲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田园乐》——王维

诗词对比

  • 比较洪咨夔的《四月壬午发利州》和王维的《田园乐》。两者都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但洪诗更侧重于色彩与声响的描绘,而王维则更注重意境的深远与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参考书目:
    • 《宋诗选》
    • 《唐宋诗人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