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惠叔转示赵临安两山堂诸公诗刻随喜二首》

时间: 2025-01-19 13:45:17

朵颐常逐逐,观复自休休。

静昼青竹笋,深春黄栗留。

觉圆熏穟直,梦破茗华浮。

为问连山易,床头好在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朵颐常逐逐,观复自休休。
静昼青竹笋,深春黄栗留。
觉圆熏穟直,梦破茗华浮。
为问连山易,床头好在不。

白话文翻译

常常在嘴边品尝美食,观看自然却自得其乐。
在宁静的白昼里,青竹的嫩笋生长;在深春时节,金黄的栗子依然挂在枝头。
觉醒时,圆润的香气直扑面来;梦中时,茶香如浮云般弥漫。
想问那连绵的山峦是否容易攀登,睡床旁的风景到底好不好?

注释

  • 朵颐:指品尝、咀嚼美食。
  • 观复:观赏自然,复指再一次。
  • 静昼:宁静的白天。
  • 青竹笋:指春天新生的竹笋,象征生机。
  • 黄栗:指成熟的栗子,象征丰收。
  • 觉圆:醒来时,形容感觉圆满。
  • 熏穟:熏染的香气,穟指谷物成熟的样子。
  • 梦破:梦醒时分。
  • 茗华:指茶香。
  • 连山:指连绵的山峦。
  • 床头:床边,指睡觉时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风格清丽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锺惠叔转示赵临安两山堂诸公诗刻随喜二首》是洪咨夔在与友人交流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这首诗在当时的文人圈子中引起共鸣,尤为适合在春日游赏时吟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在春日宁静环境中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开头两句以“朵颐”和“观复”引入,体现了品味与观察的和谐统一,表明诗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在观察自然的变化。接下来的两句描写了春天的青竹笋和黄栗,展现了生机与丰盈,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觉圆熏穟”和“梦破茗华”,表达了觉醒与梦境之间的转换,似乎在探讨人生的深意。最后一句“为问连山易,床头好在不。”则引人深思,既有对自然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境界的追问,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依托,蕴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和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人生意义的追问,极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朵颐常逐逐:常常在品尝美食,表达对生活的享受。
  2. 观复自休休:看自然景色,内心安宁,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3. 静昼青竹笋:静谧的白天中,青竹的嫩笋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4. 深春黄栗留:描绘了深春的丰收,表达了自然的美好与富饶。
  5. 觉圆熏穟直:醒来时,香气扑鼻,描绘了美好的生活状态。
  6. 梦破茗华浮:梦醒时,茶香弥漫,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美好回忆。
  7. 为问连山易:想询问那连绵的山是否好攀登,象征对理想和目标的追求。
  8. 床头好在不:床头的景色是否好,反映对生活质量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觉圆熏穟直”比喻生活的美好。
  • 拟人:自然景物如竹笋和栗子被赋予生命和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一种闲适而哲理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竹笋:象征生命力与春天的到来。
  • 黄栗:代表丰收与富饶。
  • 香气:象征生活的美好与愉悦。
  • 连山: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朵颐”指什么? A. 品尝美食
    B. 观察自然
    C. 悠闲生活

  2. 诗中提到的“静昼”指的是? A. 热闹的白天
    B. 宁静的白天
    C. 繁忙的夜晚

  3. 诗的最后一句在问什么? A. 关于友谊
    B. 关于生活的美好
    C. 关于理想的追求

答案: 1.A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对于自然的描写,洪咨夔与王维的作品有相似之处。王维在《山居秋暝》中通过山水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而洪咨夔则通过竹笋与黄栗展现了生机与丰盈。两者皆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但洪的作品更具生活气息,王则更倾向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精选宋代诗人的代表作。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对古诗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 《诗经》:作为古典诗词的经典,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