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堂六言为净梵僧作》

时间: 2025-01-14 05:34:54

石涧寒泉霜晓,竹岗霁月凉秋。

一炷铜炉柏子,老禅破衲蒙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虚堂六言为净梵僧作
石涧寒泉霜晓,竹岗霁月凉秋。
一炷铜炉柏子,老禅破衲蒙头。

白话文翻译:

在寒霜清晨,石涧中的泉水是那么冰冷,竹岗上明亮的月光洒下,带来了凉爽的秋天。炉中一炷香点燃,柏树的香气袅袅而起,老禅师的破旧僧衣下,他的头被深深地蒙着,似在沉思。

注释:

  • 石涧:指有石头的山涧,常与自然景观相联系。
  • 寒泉:寒冷的泉水,象征清冷和宁静。
  • 霜晓:霜降的早晨,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竹岗:长满竹子的山岗,常用来代表清幽之地。
  • 霁月:雨过天晴后的明月,象征明净。
  • 铜炉:用铜制成的香炉,常用于焚香。
  • 柏子:柏树的种子,常用于形容香气。
  • 老禅:年长的禅师,代表智慧与沉静。
  • 破衲:指破旧的僧衣,显示出修行者的简朴生活。
  • 蒙头:指用衣物遮住头部,表示专注或沉思。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其意境和主题受到了禅宗文化的深刻影响,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状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洪咨夔,宋代诗人,擅长作诗,尤其是描绘自然景色和禅宗思想。他的作品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并结合自然景观,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士人对禅宗思想的推崇与追求,诗人常以自然为背景,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修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禅宗修行者的状态,展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首句“石涧寒泉霜晓”,通过寒冷的泉水和霜降的早晨,传达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无争的境地。而“竹岗霁月凉秋”则进一步提升了这种氛围,明亮的月光与凉爽的秋风交织在一起,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新、宁静的美好。

下半部分“一炷铜炉柏子,老禅破衲蒙头”则转向了禅宗修行者的形象,炉中一炷香的燃烧,柏树的幽香弥漫,而老禅师的存在则为整个场景赋予了更多的哲理,似乎在提醒读者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整首诗在意象上营造出了一个清幽的禅境,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深思。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精致而深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石涧寒泉霜晓”:描绘了清晨寒霜中的山涧,给人以清冷、孤独的感受。
    • “竹岗霁月凉秋”:描绘了竹林与秋月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 “一炷铜炉柏子”:铜炉中焚香,柏树的香气升腾,象征着禅宗的修行。
    • “老禅破衲蒙头”:老禅师穿着破旧的僧衣,隐喻修行的艰辛与内心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石涧寒泉”和“竹岗霁月”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了自然景物(石涧、竹岗、寒泉、霜晓)与人(老禅)的对比,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禅宗修行的向往,以及追求内心平静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石涧:象征着清幽和宁静。
  • 寒泉:代表着纯净与清凉。
  • 霜晓: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竹岗:代表着高洁与坚韧。
  • 铜炉与柏子:象征着禅宗的修行与内心的沉静。
  • 老禅:代表智慧与信念。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清晨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老禅破衲蒙头”中的“破衲”指的是什么?

    • A. 新衣服
    • B. 破旧的僧衣
    • C. 普通服装
    • D. 武士服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对自然的歌颂
    • C. 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 D. 社会的繁华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自然的美,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修行的追求。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则展现了另一种清幽的山居生活,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宗文化与诗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