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二十日离玉山八月到馀干易舟又二日抵鄱阳城追集途中所作得诗十有二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1 14:34: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闰月二十日离玉山八月到馀干易舟又二日抵鄱阳城追集途中所作得诗十有二首 其三 赵蕃 〔宋代〕
岸尽催撑渡,风横促解桥。 传闻记常岁,伟观得今朝。 时有疏钟度,谁云隔岸遥。 明当绝溪去,应为好山招。
白话文翻译:
岸边尽头催促着撑船渡河,风横吹着促使解开桥上的绳索。 听闻往年的传闻,壮丽的景象在今天得以亲眼目睹。 不时传来稀疏的钟声,谁说隔岸的距离遥远。 明天应当穿越溪流离去,应该是被那美丽的山景所吸引。
注释:
- 岸尽:岸边的尽头。
- 催撑渡:催促撑船渡河。
- 风横:风横吹。
- 促解桥:促使解开桥上的绳索。
- 传闻记常岁:听闻往年的传闻。
- 伟观:壮丽的景象。
- 得今朝:在今天得以亲眼目睹。
- 疏钟度:稀疏的钟声传来。
- 隔岸遥:隔岸的距离遥远。
- 明当:明天应当。
- 绝溪去:穿越溪流离去。
- 好山招:被美丽的山景所吸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他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与韩淲并称“二泉”,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旅途中所作,记录了他在不同地点的所见所感。诗中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美景的欣赏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首联通过“岸尽催撑渡,风横促解桥”描绘了旅途中的紧迫感和动态美,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急切心情。颔联“传闻记常岁,伟观得今朝”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壮丽景象的惊喜和满足,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叹。颈联“时有疏钟度,谁云隔岸遥”以钟声为媒介,拉近了空间的距离,增添了诗意的深远。尾联“明当绝溪去,应为好山招”则预示了未来的行程,表达了对未来美景的期待和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岸尽催撑渡,风横促解桥”:描绘了旅途中的紧迫感和动态美,通过“催撑渡”和“促解桥”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急切心情。
- “传闻记常岁,伟观得今朝”:表达了诗人对眼前壮丽景象的惊喜和满足,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叹。
- “时有疏钟度,谁云隔岸遥”:以钟声为媒介,拉近了空间的距离,增添了诗意的深远。
- “明当绝溪去,应为好山招”:预示了未来的行程,表达了对未来美景的期待和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风横促解桥”,将风拟人化,赋予其动作和情感。
- 对仗:如“岸尽催撑渡,风横促解桥”,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欣赏,以及对未来美景的期待和向往,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岸尽”、“风横”: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展现了动态美。
- “疏钟度”:以钟声为媒介,增添了诗意的深远。
- “好山招”:象征着未来美景的吸引和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岸尽催撑渡”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岸边的尽头催促着撑船渡河 B. 风横吹着促使解开桥上的绳索 C. 稀疏的钟声传来 D. 穿越溪流离去 答案:A
-
诗中“伟观得今朝”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眼前壮丽景象的惊喜和满足 C. 对旅途的急切心情 D. 对自然美的追求 答案:B
-
诗中“时有疏钟度”中的“疏钟”指的是什么? A. 稀疏的钟声 B. 稀疏的钟声传来 C. 稀疏的钟声传来 D. 稀疏的钟声传来 答案:A
-
诗中“明当绝溪去”预示了什么? A. 未来的行程 B. 对未来美景的期待和向往 C. 对自然美的追求 D. 对旅途的急切心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淲的《夏日山居》:同样描绘了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的《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闰月二十日离玉山八月到馀干易舟又二日抵鄱阳城追集途中所作得诗十有二首 其三》与韩淲的《夏日山居》:两者都描绘了山水田园之景,但赵蕃的诗更注重旅途中的动态美和情感表达,而韩淲的诗则更注重静态美和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鉴赏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赵蕃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