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答斯远见过书所见》

时间: 2025-01-17 09:18:38

来归仅兼旬,来过已云屡。

共耽林刹深,同赏溪亭露。

浊清一再行,俊逸今古句。

或哦山更幽,或咏舟横渡。

竟日为之留,曛黑始能去。

昔人物外游,隐遁亦数路。

于今区中缘,向背岂同趣。

我非韩伯休,君殆黄叔度。

莫嗟声气卑,但恐岁月遽。

解嘲乃文嬉,宾戏盖言谕。

陶写固不恶,沈溺斯可惧。

人虽或我宽,我则难自恕。

望望独行忧,瘽瘽良友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和答斯远见过书所见 赵蕃 〔宋代〕

来归仅兼旬,来过已云屡。 共耽林刹深,同赏溪亭露。 浊清一再行,俊逸今古句。 或哦山更幽,或咏舟横渡。 竟日为之留,曛黑始能去。 昔人物外游,隐遁亦数路。 于今区中缘,向背岂同趣。 我非韩伯休,君殆黄叔度。 莫嗟声气卑,但恐岁月遽。 解嘲乃文嬉,宾戏盖言谕。 陶写固不恶,沈溺斯可惧。 人虽或我宽,我则难自恕。 望望独行忧,瘽瘽良友助。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诗人赵蕃在诗中描述了自己与友人斯远的多次相聚,共同欣赏自然美景,吟咏诗句。他们沉浸在深林古刹的宁静中,共享溪亭的露水。诗中提到古今俊逸的诗句,以及他们在山间或舟上的吟咏。尽管他们享受这种隐逸的生活,但也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和现实的复杂。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注释: 字词注释:

  • 兼旬:二十天。
  • 林刹:指深林中的寺庙。
  • 溪亭露:溪边亭子上的露水。
  • 浊清:指世间的纷扰与清静。
  • 俊逸:指诗句的优美与超凡脱俗。
  • 曛黑:黄昏时分。
  • 韩伯休:东汉时期的隐士,此处指隐逸之人。
  • 黄叔度:东汉时期的学者,此处指有学问的人。
  • 声气卑:指名声不大。
  • 岁月遽:指时间流逝迅速。
  • 解嘲:自我解嘲。
  • 宾戏:宾主之间的戏谑。
  • 陶写:指写作诗文。
  • 沈溺:沉溺于某种情感或事物。
  • 望望:忧虑的样子。
  • 瘽瘽:忧虑的样子。

典故解析:

  • 韩伯休:东汉时期的隐士,以清高著称,此处用来比喻自己不是那种完全隐逸的人。
  • 黄叔度:东汉时期的学者,以博学多才著称,此处用来比喻友人斯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与友人斯远多次相聚后所作,表达了对友情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赵蕃与友人斯远多次相聚后所作,他们共同欣赏自然美景,吟咏诗句,享受隐逸的生活。诗中反映了他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与友人斯远的多次相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共耽林刹深,同赏溪亭露”等句,描绘了他们共同沉浸在自然中的情景,体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诗人也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和现实的复杂,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来归仅兼旬,来过已云屡”:诗人描述自己与友人斯远的多次相聚,时间虽短,但次数已多。
  • “共耽林刹深,同赏溪亭露”:他们共同沉浸在深林古刹的宁静中,共享溪亭的露水。
  • “浊清一再行,俊逸今古句”:他们在纷扰与清静之间反复行走,吟咏古今俊逸的诗句。
  • “或哦山更幽,或咏舟横渡”:他们在山间或舟上吟咏,感受自然的幽静与美好。
  • “竟日为之留,曛黑始能去”:他们整天留连忘返,直到黄昏才离去。
  • “昔人物外游,隐遁亦数路”:古人追求隐逸生活,有多种方式。
  • “于今区中缘,向背岂同趣”:现在的人际关系复杂,各有不同的追求。
  • “我非韩伯休,君殆黄叔度”:诗人自谦不是完全隐逸的人,而友人斯远则像黄叔度一样博学多才。
  • “莫嗟声气卑,但恐岁月遽”:不要叹息名声不大,只怕时间流逝迅速。
  • “解嘲乃文嬉,宾戏盖言谕”:自我解嘲是文人的游戏,宾主之间的戏谑是言谈的乐趣。
  • “陶写固不恶,沈溺斯可惧”:写作诗文固然不错,但沉溺其中则令人担忧。
  • “人虽或我宽,我则难自恕”:别人或许宽容我,但我自己难以原谅自己。
  • “望望独行忧,瘽瘽良友助”:独自忧虑时,有良友的帮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我非韩伯休,君殆黄叔度”中,用韩伯休和黄叔度比喻自己和友人。
  • 对仗:如“共耽林刹深,同赏溪亭露”中,“共耽”与“同赏”,“林刹深”与“溪亭露”形成对仗。
  • 拟人:如“曛黑始能去”中,将黄昏拟人化,形容他们直到黄昏才离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流逝和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诗人通过描述与友人斯远的多次相聚,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和现实的复杂,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刹:深林中的寺庙,象征宁静与隐逸。
  • 溪亭露:溪边亭子上的露水,象征清新与自然。
  • 曛黑:黄昏时分,象征时间的流逝。
  • 韩伯休:隐士,象征隐逸生活。
  • 黄叔度:学者,象征博学多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共耽林刹深,同赏溪亭露”中的“林刹”指的是什么? A. 深林中的寺庙 B. 溪边的亭子 C. 山间的道路 D. 湖边的草地 答案:A

  2. 诗中“我非韩伯休,君殆黄叔度”中的“韩伯休”和“黄叔度”分别指的是什么? A. 隐士和学者 B. 诗人和画家 C. 将军和文官 D. 商人和农夫 答案:A

  3. 诗中“莫嗟声气卑,但恐岁月遽”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名声不大 B. 时间流逝迅速 C. 友情珍贵 D. 自然美景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与赵蕃的这首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王维《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与美好,与赵蕃诗中的自然意象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但赵蕃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赵蕃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包括赵蕃的诗,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宋代诗歌。
  • 《赵蕃诗集》:这本书收录了赵蕃的全部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赵蕃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相关诗句

来归仅兼旬,来过已云屡。下一句是什么

共耽林刹深,同赏溪亭露。上一句是什么

共耽林刹深,同赏溪亭露。下一句是什么

浊清一再行,俊逸今古句。上一句是什么

浊清一再行,俊逸今古句。下一句是什么

或哦山更幽,或咏舟横渡。上一句是什么

或哦山更幽,或咏舟横渡。下一句是什么

竟日为之留,曛黑始能去。上一句是什么

竟日为之留,曛黑始能去。下一句是什么

昔人物外游,隐遁亦数路。上一句是什么

昔人物外游,隐遁亦数路。下一句是什么

于今区中缘,向背岂同趣。上一句是什么

于今区中缘,向背岂同趣。下一句是什么

我非韩伯休,君殆黄叔度。上一句是什么

我非韩伯休,君殆黄叔度。下一句是什么

莫嗟声气卑,但恐岁月遽。上一句是什么

莫嗟声气卑,但恐岁月遽。下一句是什么

解嘲乃文嬉,宾戏盖言谕。上一句是什么

来归仅兼旬,下一句是什么

来过已云屡。上一句是什么

来过已云屡。下一句是什么

共耽林刹深,上一句是什么

共耽林刹深,下一句是什么

同赏溪亭露。上一句是什么

同赏溪亭露。下一句是什么

浊清一再行,上一句是什么

浊清一再行,下一句是什么

俊逸今古句。上一句是什么

俊逸今古句。下一句是什么

或哦山更幽,上一句是什么

或哦山更幽,下一句是什么

或咏舟横渡。上一句是什么

或咏舟横渡。下一句是什么

竟日为之留,上一句是什么

竟日为之留,下一句是什么

曛黑始能去。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