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自寿)》
时间: 2025-01-04 09:23: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江东去(自寿)
—— 吴季子 〔宋代〕
半生习气,被风霜销尽头颅如许。
七十年来都铸错,回首邯郸何处。
杜曲桑麻,柴桑松菊,归计成迟暮。
一樽自寿,不妨沈醉狂舞。
休问沧海桑田,看朱颜白发,转次全故。
乌兔相催天也老,千古英雄坏土。
汾水悲歌,雍江苦调,堕泪真儿女。
兴亡一梦,大江依旧东注。
白话文翻译:
我半生的习气在风霜中已经消磨殆尽,如今的我头发已经苍白。
七十年来的岁月都在犯错,回首往事如同在邯郸寻找失落的方向。
杜曲的桑麻、柴桑的松菊,归来的计划已成迟暮之年。
举杯自我祝寿,何妨沉醉狂欢舞蹈。
不要问沧海桑田,看看我的容颜与白发,时光已经逝去。
兔年与乌年相催,岁月也在无情流逝,千古的英雄早已化为尘土。
汾水的悲歌、雍江的苦调,泪水流淌如同真儿女的情怀。
兴亡不过是一场梦,大江依旧向东奔流。
注释:
- 习气:指习惯、积习。
- 风霜:指风雨和寒霜,象征艰难困苦的生活。
- 邯郸:古地名,象征往昔的失落与追忆。
- 杜曲桑麻:指田园风光,象征田园生活与宁静。
- 自寿:自我祝寿,庆祝自己的生辰。
- 沧海桑田:指世事变迁,沧海变为桑田,形容变化无常。
- 乌兔:象征时间的流逝,兔年与乌年交替。
- 汾水、雍江:指具体的水流,象征愁苦与人生的悲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季子(吴均)是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晚年,表达了他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融入了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现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淡然。
诗歌鉴赏:
《大江东去(自寿)》以流畅的笔触描绘了吴季子晚年的心境,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人回顾自己七十年的生活,感慨万千,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篇便以“半生习气”引入,表明自己的习惯和个性在岁月中逐渐消磨,接着又提到“七十年来都铸错”,显示出对人生选择的后悔与反思。
“杜曲桑麻,柴桑松菊”,描绘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依恋,然而“归计成迟暮”则暗示了归家的晚景和对青春的无奈。诗人在“自寿”之际,举杯狂欢,虽是自我安慰,但也难掩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乌兔相催天也老”感叹岁月催人,英雄早已化为尘土,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在“兴亡一梦,大江依旧东注”中,诗人以大江奔流象征着历史的无情与生命的延续,体现出一种尽管感伤但却不屈的生命力量。
整首诗在感伤中透出宁静,在反思中蕴含哲理,展示了吴季子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豁达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生习气,被风霜销尽头颅如许。”:表达岁月沧桑,个人习惯与性格在艰难生活中逐渐消磨。
- “七十年来都铸错,回首邯郸何处。”:对过去七十年的反思,感叹人生的错误与迷茫。
- “杜曲桑麻,柴桑松菊,归计成迟暮。”:描绘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归属感,反映出对晚年生活的思考。
- “一樽自寿,不妨沈醉狂舞。”:在庆祝生命的同时,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 “休问沧海桑田,看朱颜白发,转次全故。”:不必过于在意世事的变迁,白发与皱纹是时间的印记。
- “乌兔相催天也老,千古英雄坏土。”:人生如白驹过隙,英雄也终会消逝于历史。
- “汾水悲歌,雍江苦调,堕泪真儿女。”:用悲伤的歌声表现出对历史与个人情感的感伤。
- “兴亡一梦,大江依旧东注。”:对历史的无情与生命的延续,尽管兴亡变化,大江依然奔流不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大江,象征生命的无尽流逝。
- 拟人:风霜、乌兔等被赋予了人性,表现时间的流逝与催迫。
- 对仗:如“兴亡一梦,大江依旧东注”,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个人一生的反思和对历史的感慨,传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豁达态度,展现出一种在无奈中不屈的生命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延续。
- 朱颜与白发:代表青春与衰老,反映生命的循环与无常。
- 汾水与雍江:用水的悲歌与苦调象征生命中的痛苦与感伤。
- 杜曲、桑麻:代表田园与归属感,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感慨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句? A. 一樽自寿
B. 七十年来都铸错
C. 兴亡一梦 -
“乌兔相催”中的“乌兔”象征什么? A. 年龄
B. 季节
C. 时间的流逝 -
诗中提到的“沧海桑田”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生命的短暂
B. 变化无常
C. 人生的理想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吴季子的《大江东去(自寿)》都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白更强调及时行乐,而吴季子则更多地反思人生的曲折与苦涩。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
- 《吴均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