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题漱玉词》
时间: 2025-01-04 08:07: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劫灰说破词人梦,前因付之流水。
粉剩啼痕,衫余酒渍,忆煞吟花滋味。
金支远矣。只漱玉歌成,韵流花底。
检点残缣,篆烟依约结心字。
黄尘拚已割舍,甚溅来颈血,不惜眉翠。
多少冠裳,仓皇苟活,羞共佳人厮比。
缠绵寸纸。赖夫婿多情,校刊文梓。
晚节铮然,汗青贻女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提到梦中的往事,似乎是劫难后对往昔的追忆,那些过往已经随流水而去。脸上的妆痕,衣服上的酒渍,令人想起吟诵花间的滋味已成忆念。金支的乐声已经远去,只留下漱玉般的歌声在花底流淌。检视残留的缣帛,微烟依稀中结下心字。黄尘中已经割舍了过往,甚至流血都不惜,眉毛也不再在意。多少华美的衣裳,竟在仓促中苟且度日,羞于与佳人相提并论。那情意绵绵的纸上,幸得丈夫多情,校正文稿并印刷出来。晚节清白,留名于史册,贻笑后人。
注释:
- 劫灰: 指经历困苦与灾难后的状态。
- 漱玉: 指漱口的玉器,通常用来比喻清丽的音乐或诗歌。
- 缣: 精致的丝绸。
- 黄尘: 指世俗的纷扰与困扰。
- 眉翠: 指美丽的眉毛,这里暗指自己的容颜。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漱玉歌”可能与李清照的词作有关,李清照在古代文学中以其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词才著称,常常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葆光(清代)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语言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回忆往昔美好时光,突出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他对女性地位的关注及对爱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极为细腻,融合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开篇“劫灰说破词人梦”便引入了主题,劫难后的回忆与思考,似乎是在追溯曾经的美好。接着,通过“粉剩啼痕,衫余酒渍”,将过去的欢娱与如今的失落进行对比,生动地描绘出一种哀伤却又不乏美感的情绪。
在结构上,诗歌可见层层递进,情感逐渐深化,直至“晚节铮然,汗青贻女史”,表现了诗人尽管经历了许多磨难,依然保持着对理想与情感的坚持,最终得以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这种坚韧的精神令人敬佩,也让整首诗在悲与喜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劫灰说破词人梦: 诗人以劫难后的灰烬形象隐喻破灭的梦境,表达无奈。
- 前因付之流水: 过往已成追忆,如同随水而去,无法再抓住。
- 粉剩啼痕: 妆容残留的痕迹,暗示美好时光的流逝。
- 忆煞吟花滋味: 对于吟诵时的快乐回忆,刻骨铭心。
-
修辞手法:
- 比喻: “劫灰”比喻梦境的破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 “韵流花底”,赋予韵律以生命,增添了诗的美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对美好情感的执著与珍惜。
意象分析:
- 劫灰: 象征经历磨难后的状态,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 漱玉: 代表着清丽的歌声或美好的回忆,象征理想。
- 黄尘: 指世俗的纷扰,体现了对现实的无奈。
- 缣: 细腻的丝绸,象征生活的奢华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劫灰”是指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经历的磨难
- C. 清丽的歌声
-
“黄尘”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奢华
- B. 世俗的烦扰
- C. 优雅的姿态
-
诗中提到的“漱玉”指的是?
- A. 一种花
- B. 清丽的诗歌
- C. 诗人的梦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作品相比,杨葆光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李清照则强调女性内心的挣扎与对爱情的渴望。两者均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视角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典文学与女性意识》
- 《李清照与清代女诗人》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对《台城路·题漱玉词》有更为全面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