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题周雪舫运判万夫人八分遗墨》
时间: 2024-09-19 20:53: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台城路 题周雪舫运判万夫人八分遗墨》
作者: 厉鹗 〔清代〕
使君高会词人处,霜风正凋疏柳。
白雪徵歌,青猿授简,不惜连车沽酒。
高情感旧。展翠阁遗函,玉台嘉偶。
错落蛟龙,光和体格最清瘦。
人间谪来未久。怅芝田路杳,鸾驭难又。
伏氏经传,吴家韵写,空绝才华前后。
红丝小籀。合长供铃斋,异香薰透。
梦井凄凉,一编时在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使君相聚的情景,霜风吹拂,柳树凋零。写到白雪的歌声和青猿传递的简报,诗人不惜花重金买酒来助兴。高昂的情怀令人怀念旧时光,展现翠阁中的遗信,玉台中的美好缘分。错落的蛟龙象征着高雅的气质,却显得有些清瘦。诗人感叹自己在人间流连未久,面对遥远的芝田,驾驭着鸾车的难以到达。伏氏的经典与吴家的韵味,似乎都已被时间所遗忘。红丝绣的小字,合成了长长的铃斋,异香四溢。梦中的井水凄凉,手中仍握有那段时光的记忆。
注释
- 使君:指地方官员,诗中表明与高官的聚会。
- 霜风:秋冬季节的寒风,象征冷清。
- 白雪徵歌:指优美的音乐,可能是指雪中的演唱。
- 青猿授简:青猿传递书简,展现文人雅趣与友谊。
- 高情感旧:高尚的情感让人怀念往昔。
- 错落蛟龙:比喻高雅的气质和身姿。
- 芝田路杳:芝田指美好的地方,路途遥远,难以抵达。
- 伏氏:指伏羲,古代文化的象征。
- 红丝小籀:指精致的文字或书法。
- 铃斋:可能指一种书房或宁静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厉鹗(?-约1733年),字蕴斋,号渔舟,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表现了作者对往昔情景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寄托了对文化传承与个人才华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冷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人心。开头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环境,霜风中的疏柳让人感到孤寂,正是这种冷清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诗中通过白雪的歌声与青猿的传递,展现了一种高雅的文人生活,代表了诗人对理想化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展翠阁和玉台中的描写中,诗人回忆起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尤其是“错落蛟龙”一语,既有对人才的赞美,也暗含了对现状的无奈与清瘦的感慨。诗的最后部分,诗人感叹自己的流亡生涯,似乎在对比古往今来,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力感。
整首诗以清丽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使君高会词人处:描写与使君相聚的场景,暗示了文人之间的交流。
- 霜风正凋疏柳:环境的描写,增加了孤寂感。
- 白雪徵歌,青猿授简:音乐与友谊的象征,展现文人雅趣。
- 不惜连车沽酒: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愿意花重金助兴。
- 高情感旧:感慨往昔的美好情感。
- 展翠阁遗函:怀念旧时的信件,象征情谊。
- 玉台嘉偶:美好的缘分与情感交流。
- 错落蛟龙,光和体格最清瘦:象征高雅气质的同时,感叹现状的清瘦。
- 人间谪来未久:表达诗人对流亡生活的感慨。
- 怅芝田路杳:对理想之地的向往,感到遥不可及。
- 鸾驭难又:象征高贵的生活难以实现。
- 伏氏经传,吴家韵写:强调文化传承的空虚与遗忘。
- 空绝才华前后:对个人才华的无奈感慨。
- 红丝小籀:表达书法的精致与美好。
- 合长供铃斋,异香薰透:宁静的书房中弥漫着香气,象征文化与艺术的氛围。
- 梦井凄凉,一编时在手:梦境的孤寂感,握有过去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错落蛟龙”,比喻高雅的气质。
- 拟人:如“青猿授简”,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白雪徵歌,青猿授简”,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和个人才华无奈的感慨,折射出清代文人的孤独与理想。
意象分析
- 霜风:象征寒冷与孤独。
- 疏柳:代表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 白雪:象征纯洁与美好。
- 青猿:象征友谊与智慧。
- 蛟龙:象征高雅与气质。
- 芝田: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 铃斋:象征宁静与文化氛围。
- 梦井:象征对过往的追忆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使君”指的是: A. 地方官员
B. 诗人
C. 朋友
D. 风景 -
“高情感旧”表达的是: A. 对旧友的怀念
B. 对旧事的反思
C.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对过去生活的无奈 -
“青猿授简”意指: A. 传递书信的友谊
B. 传递音乐的幸福
C. 表达对自然的喜爱
D. 强调文化的传承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厉鹗:李白的豪放与厉鹗的清丽形成鲜明对比,李白常以壮阔的自然景观表达豪情,厉鹗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
- 杜甫与厉鹗:杜甫的沉重社会责任感与厉鹗的文人雅趣形成对比,杜甫更直接反映社会现实,厉鹗则通过个人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