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碧照庵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8:04: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碧照庵 其二
作者: 陆长倩 〔宋代〕
平旦前驺出郡闉,
松堤石磴自无尘。
寒云明灭天开幕,
霜草青红地展茵。
灵刹迥非劳世境,
净庵常属悟空人。
更怜万竹千杉色,
不问严冬与早春。
白话文翻译:
清晨,驴子在城门前走出,
松树和石阶上清静无尘。
寒冷的云彩时隐时现,
霜冻的草地上青红交错,铺上了地毯。
灵隐的寺庙与世俗毫不相干,
净化的庵堂常归于空灵之人。
更令人怜爱的是那万竹千杉的色彩,
它们不在乎严冬还是早春的到来。
注释:
- 平旦:指清晨或黎明。
- 驺:驴子,这里指代交通工具。
- 郡闉:郡的城门,表示离开城市。
- 松堤石磴:松树和石阶,描绘自然环境的宁静。
- 霜草:被霜覆盖的草,描绘了寒冷的景象。
- 灵刹:灵异的寺庙,具有宗教性质。
- 悟空人:指那些悟道的人,强调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
- 万竹千杉:形容竹子和杉树的数量和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长倩,宋代诗人,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与佛教思想相结合。
创作背景:
《游碧照庵》是陆长倩在游览碧照庵时写的,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超然境界的追求。此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宁静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平旦前驺出郡闉”,给人一种清新的早晨印象,驴子作为交通工具,象征着诗人的出行与探索。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松堤石磴自无尘”刻画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环境,暗示自然的纯洁与安宁。
随着诗句的发展,“寒云明灭天开幕”展示了天幕变幻的景象,寒冷的云彩与温暖的阳光交替,渲染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这里的“霜草青红地展茵”不仅描绘了霜冻的草地,还通过青红的对比,表现出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美丽。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强调灵隐的庙宇与世俗的隔绝,表明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句子“净庵常属悟空人”则更进一步,表现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暗示了诗人与世俗的距离。
最后两句“更怜万竹千杉色,不问严冬与早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与包容态度,强调了自然的恒久与不变,展现了诗人心灵的宽广和对生命的理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传达了宁静和超然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旦前驺出郡闉:早晨,驴子走出城门,开篇就设置了时间和地点,给人以清晨出行的感觉。
- 松堤石磴自无尘:松树和石阶上没有尘埃,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自然的纯洁。
- 寒云明灭天开幕:寒冷的云彩在天空中时隐时现,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
- 霜草青红地展茵:霜冻的草地上青色和红色交错,展现了冬春交替的景象。
- 灵刹迥非劳世境:灵隐的寺庙与世俗的喧嚣毫不相干,强调了超脱与宁静。
- 净庵常属悟空人:净化的庵堂常归于那些悟道的人,表达了对高人境界的向往。
- 更怜万竹千杉色:更令人怜爱的是万竹千杉的美丽色彩,强调自然的多样性。
- 不问严冬与早春:不在乎严冬还是早春的到来,表现了自然的恒久与生命的韧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云明灭”与“霜草青红”,形成了对比的修辞效果。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比喻人生的哲理和心境。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表现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以及对超然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青,常与高洁的人格相联系。
- 霜草: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美丽。
- 灵刹:象征超脱尘世的高洁境界。
- 万竹千杉:象征自然的丰富与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驺”指什么?
A. 马
B. 驴
C. 牛
D. 猪 -
填空题:诗中“寒云明灭天开幕”中的“明灭”指的是__。
-
判断题:诗人认为灵刹与世俗无关。对/错?
答案:
- B
- 云彩的变化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黄州快哉亭》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陆长倩与王维: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色,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超然的追求,但王维更加注重诗境的幽深与哲理的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陆长倩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