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上床。卸头留半妆。残膏衔兽颈,且缝裳。晶环绕指先知冷,偎谁傍。
白话文翻译:
想要上床休息,却还未完全卸去妆容。残留的脂粉仿佛挂在兽颈上,暂且缝缝衣裳。手指上的晶环已经感到寒冷,依靠着身边的谁呢?
注释:
- 欲上床:想要上床休息。
- 卸头留半妆:指的是没有完全卸妆,仍然留着一部分的妆容。
- 残膏衔兽颈:残留的脂膏仿佛挂在某种兽颈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妆容的残留。
- 且缝裳:暂且缝制衣裳,暗示着一种懒散与不急于入睡的状态。
- 晶环:指的是手指上的戒指,形容它的光华。
- 绕指先知冷:手指上的戒指感觉冷,暗示情感的疏离与孤独。
- 偎谁傍:依靠着谁,表达了对温暖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奇龄(1625年-1714年),字凤翔,号云山,晚号梅溪,江苏扬州人,清代著名诗人。他以写景抒情见长,诗风清新隽永,常表达个人情感与时事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动之时,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抒发,表达对生活琐事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摘得新 其三》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夜晚的思绪与情感。首句“欲上床”透露出一种倦意和对休息的渴望,随后却又因未卸妆而显得犹豫,展示出女性在面临休息与妆容之间的矛盾。残妆的描写不仅仅是外在形象的延续,更是对内心情感的隐喻,暗示着她对生活的依依不舍。
“晶环绕指先知冷”一句,展现了戒指的冷意,象征着孤独与失落。这种冷感与女性的渴望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她对温暖情感的期待和对身边人的依赖。最后一句“偎谁傍”更是直接体现了对温暖的渴望,反映出一种无奈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勾勒出女性在夜晚独处时的复杂心理状态,展现了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上床:开始想要休息,但未完全放下。
- 卸头留半妆:妆容尚未完全卸去,表现出一种犹豫。
- 残膏衔兽颈:残妆如同挂在兽颈,象征着一种沉重与无奈。
- 且缝裳:对生活的琐事不以为意,展示出一种慵懒。
- 晶环绕指先知冷:戒指的冷意象征着内心的孤独。
- 偎谁傍:渴望依靠他人,表达对温暖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残膏比作兽颈,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 拟人:晶环似乎能“先知冷”,赋予物品以情感。
- 对仗:诗歌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温暖情感的渴望与孤独感的抒发,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示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床:象征着休息与放松的空间。
- 妆:外在美的表现,隐喻内心的矛盾。
- 晶环:象征爱情与承诺,同时也暗示孤独。
- 冷:情感的疏离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欲上床”表达了什么?
- A. 渴望工作
- B. 渴望休息
- C. 渴望外出
- D. 渴望旅行
-
“残膏衔兽颈”中的“兽颈”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丑陋
- B. 重负
- C. 温暖
- D. 和谐
-
诗中提到的“晶环”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安静
- B. 孤独
- C. 快乐
- D. 生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毛奇龄的这首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女性的内心情感与对温暖的渴望。两者都使用了细腻的意象,但毛奇龄的诗更侧重于夜晚的孤独感,而李清照则更多地体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毛奇龄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