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郦佥事见寄韵》

时间: 2025-01-19 19:55:44

半世虚名我误儒,樊中短翅倦南图。

英尘世千少年改,白发心期四海无。

绩纺妇慵麻褐短,耕锄儿懦豆田芜。

老来万事心灰尽,只原君王赐镜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半世虚名我误儒,樊中短翅倦南图。
英尘世千少年改,白发心期四海无。
绩纺妇慵麻褐短,耕锄儿懦豆田芜。
老来万事心灰尽,只原君王赐镜湖。

白话文翻译

我半生追求虚名,误了自己成为真正的儒者,
在樊笼中,我像短翅的鸟儿,疲倦地向往南方。
英才辈出的世界,少年们不断更替,
而我,白发苍苍,心中期待四海之内再无纷争。
织布的妇人懒散,麻布短衣破旧,
耕田的儿郎懦弱,豆田荒芜。
年老之后,万事皆已心灰意冷,
只希望君王能赐我一片宁静的镜湖。

注释

  • 虚名:指空有名声而无实际。
  • 樊中短翅:比喻自己受困于世俗,无法自由飞翔。
  • 南图:指南飞的鸟,比喻向往自由。
  • 英尘世千:指英才辈出的世界。
  • 心期:心中的期待。
  • 绩纺妇慵:指织布的妇人懒散。
  • 麻褐短:指麻布短衣破旧。
  • 耕锄儿懦:指耕田的儿郎懦弱。
  • 豆田芜:指豆田荒芜。
  • 镜湖:比喻宁静的生活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梦桂(约1229-1303),字子翔,号梅涧,宋代诗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宋代末年,社会动荡,文人多有隐逸之志,何梦桂的这首诗正是这种心态的写照。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首句“半世虚名我误儒”,直接点明了自己半生追求虚名,却误了自己成为真正的儒者。接下来的“樊中短翅倦南图”,用鸟儿受困于樊笼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后两句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失望情绪。最后两句“老来万事心灰尽,只原君王赐镜湖”,则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深切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怀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半世虚名我误儒:作者自责半生追求虚名,却误了自己成为真正的儒者。
  2. 樊中短翅倦南图:用鸟儿受困于樊笼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3. 英尘世千少年改:描绘了英才辈出的世界,少年们不断更替。
  4. 白发心期四海无:表达了作者白发苍苍,心中期待四海之内再无纷争。
  5. 绩纺妇慵麻褐短:描绘了织布的妇人懒散,麻布短衣破旧。
  6. 耕锄儿懦豆田芜:描绘了耕田的儿郎懦弱,豆田荒芜。
  7. 老来万事心灰尽:表达了作者年老之后,万事皆已心灰意冷。
  8. 只原君王赐镜湖:表达了作者只希望君王能赐他一片宁静的镜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樊中短翅”比喻自己受困于世俗。
  • 对仗:如“英尘世千少年改,白发心期四海无”中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的隐逸情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樊中短翅:比喻自己受困于世俗。
  • 南图:比喻向往自由。
  • 英尘世千:指英才辈出的世界。
  • 白发心期:表达了作者白发苍苍,心中期待四海之内再无纷争。
  • 绩纺妇慵:指织布的妇人懒散。
  • 麻褐短:指麻布短衣破旧。
  • 耕锄儿懦:指耕田的儿郎懦弱。
  • 豆田芜:指豆田荒芜。
  • 镜湖:比喻宁静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樊中短翅倦南图”中的“南图”比喻什么? A. 南方的美景 B. 向往自由 C. 南方的食物 D. 南方的文化

  2. 诗中“老来万事心灰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现实的失望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3. 诗中“只原君王赐镜湖”中的“镜湖”比喻什么? A. 实际的湖泊 B. 宁静的生活环境 C. 繁华的城市 D. 广阔的田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相比,何梦桂的这首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相比,何梦桂的这首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何梦桂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