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修翁将返金陵,前二日招同扶九、懋敬、东阳暨令弟二简泛舟西溪 其一》
时间: 2024-09-19 20:41: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修翁将返金陵,前二日招同扶九、懋敬、东阳暨令弟二简泛舟西溪 其一
作者: 陆震 〔清代〕
爽气鲜新,秋一碧天光如沐。
风吹去盈盈舴艋,水烟俱绿。
细草乱生荒寺径,野瓜蔓绕农家屋。
正村村妇子趁秋晴,收新谷。
对此景,看难足。
频呼索,觞相属。
任船头醉倒,鸥凫同宿。
调笑几般鞍马令,销魂何限清商曲。
更一声寥亮水潭空,柯亭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丰收情景。清新的空气,碧蓝的天空如同沐浴着阳光。微风吹走了轻盈的小舟,水面上的烟雾也变得翠绿。细草在荒废的寺庙小路上茂盛生长,野瓜藤缠绕着农家的房屋。村里的人们趁着秋天的好天气,忙着收割新谷。面对这样的景色,让人觉得难以满足。朋友们频频呼唤,酒杯相续。就让我们在船头尽情醉倒,鸥鸟和我们同宿。调笑声中,马上的几种乐器让人陶醉,清商曲的旋律让人心醉神迷。最后,在空旷的水潭旁,传来了竹声的清脆。
注释:
- 舴艋(zhé měng):小舟,通常用来指代小型的划船。
- 水烟:水面上浮动的烟雾,指水蒸气或清晨的雾气。
- 农家屋:指农村的房屋。
- 觞:酒杯,古代指盛酒的器具。
- 鸥凫:指海鸥和野鸭,象征自然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震,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生活在政治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和友人泛舟西溪之际,正值秋天,天高气爽,正是游玩和收获的季节。诗人借游船之乐,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丰收季节的喜悦。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以其清新的自然描写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丰收的喜悦。诗中的意象丰富,层次分明,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们生活的关注。诗的开头“爽气鲜新,秋一碧天光如沐”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明亮的秋日,描绘了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紧接着,小舟在水面上轻轻漂荡,水烟缭绕,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随着诗句的展开,村庄里的农家生活跃然纸上,妇女和孩子们在秋阳下忙碌,展现出丰收的喜悦与活力。最后,诗人通过饮酒作乐、与友人欢聚的描写,渲染了人间的欢愉和自然的和谐。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一个美好而富饶的秋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爽气鲜新,秋一碧天光如沐:描绘了秋日的清新气息和晴朗的天空,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 风吹去盈盈舴艋,水烟俱绿:小舟在微风中轻轻前行,水面上的烟雾也显得格外翠绿。
- 细草乱生荒寺径,野瓜蔓绕农家屋:荒废的寺庙小路上长满了细草,野瓜藤缠绕着农家的房屋,展现出一种自然的生机。
- 正村村妇子趁秋晴,收新谷:描绘村庄里的人们在晴朗的秋日里忙着收割新谷的情景。
- 对此景,看难足:面对这样美好的景色,令人难以满足。
- 频呼索,觞相属:朋友们频频呼唤,酒杯互相传递,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 任船头醉倒,鸥凫同宿:在船头尽情地饮酒作乐,鸥鸟和我们同宿,传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
- 调笑几般鞍马令,销魂何限清商曲:在轻松的气氛中,几种乐器的演奏让人心醉神迷。
- 更一声寥亮水潭空,柯亭竹:最后,空旷的水潭传来清脆的竹声,增添了诗的清新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光如沐”,将天空的明亮比作沐浴,生动形象。
- 拟人:如“鸥凫同宿”,赋予自然界的生物以人的特征,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风吹去盈盈舴艋,水烟俱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丰收季节的喜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同时也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欢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丰收与成熟。
- 小舟:代表着自由与悠闲,象征着对生活的享受。
- 农家:体现了农村生活的朴实和自然。
- 竹声:象征着清新与宁静,增添了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
“细草乱生荒寺径”中“荒寺”指的是什么? a) 繁华的寺庙
b) 被荒废的寺庙
c) 新建的寺庙
d) 古老的寺庙 -
诗中提到的饮酒场景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朋友间的团聚与欢乐
b) 孤独的思考
c) 忧愁的心情
d) 追忆往事
答案:
- c) 秋
- b) 被荒废的寺庙
- a) 朋友间的团聚与欢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 by 杜甫
- 《秋夕》 by 杜甫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陆震的《满江红》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前者偏重于秋日的丰收与团聚的欢乐,后者则侧重于孤独与酒的欢愉。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陆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