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侍者自长沙归云居来辞且乞偈余敛目想见清自遥田庄拄策而上将及到天亭回视诸峰如关种所作庐山夕阳图》

时间: 2025-01-17 09:51:00

到天亭下开春晓,丛摺万峰螺髻青。

瘦策缘云上峰顶,为谁妆点夕阳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到天亭下开春晓,
丛摺万峰螺髻青。
瘦策缘云上峰顶,为谁妆点夕阳屏。

白话文翻译:

在天亭下迎来春晓,
万峰叠嶂如螺髻般青翠。
瘦弱的拐杖依着云,登上峰顶,
为了谁来装点这夕阳的屏障?

注释:

  • 天亭:指山上的亭子,通常是观景之处。
  • 春晓:春天的清晨,象征着新的开始。
  • 丛摺:层层叠叠,形容山峰的样子。
  • 螺髻:形容山峰的形状像盘绕的螺髻。
  • 瘦策:瘦弱的拐杖,象征诗人年迈或疲惫。
  • 缘云:顺着云,表明上山的艰辛。
  • 夕阳屏:夕阳的景色像一块屏风,装点自然。

典故解析:

  • 庐山: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常被文人墨客所描绘。
  • 夕阳:象征着美好和宁静,也常常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德洪,宋代著名诗人,精通诗文,常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善于描绘风景,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释德洪在归途中写的,表达了他对庐山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在“到天亭下开春晓”一句中,诗人以春天的清晨为背景,展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接着,“丛摺万峰螺髻青”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将山峰的层叠与青翠描绘得栩栩如生,突显出自然的雄伟与壮丽。在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拐杖的描写,流露出自身的疲惫,同时又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与敬仰。诗的意境在于将人、自然和时间的流逝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令人感受到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到天亭下开春晓”描绘了诗人到达天亭的时刻,春天的晨光象征着新的开始,给人带来希望。
  • 第二句:“丛摺万峰螺髻青”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的层峦叠嶂,突显自然的壮观。
  • 第三句:“瘦策缘云上峰顶”表现了诗人年迈,依靠拐杖艰难行走的情景,带有一种无奈和疲惫。
  • 第四句:“为谁妆点夕阳屏”抒发了诗人对美景的感慨,似乎在询问美丽的自然是为了谁而存在,流露出对生命和美的哲学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螺髻”,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情感。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庐山春晓和夕阳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哲理的深思。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晓:象征希望与新生。
  • 万峰:代表自然的浩瀚与壮美。
  • 瘦策:隐喻生命的脆弱与岁月的流逝。
  • 夕阳:象征美好与宁静,同时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描绘的主要自然景观是: A. 河流
    B. 山峰
    C. 湖泊
    D. 森林

  2. “瘦策缘云”中的“瘦策”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种武器
    C. 拐杖
    D. 书籍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观
    B. 喜悦
    C. 宁静
    D. 感慨

答案:

  1. B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但更注重静谧的氛围,与释德洪的动感形成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庐山的诗与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