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涌月亭二首》

时间: 2025-01-14 00:51:12

星河耿耿障云披,剑气峥嵘彻紫微。

轮辗碧空凌象纬,波翻清影射窗扉。

寒光照夜潜蛟动,皓色穿林宿鸟飞。

草树无烟衣有露,夜深吟赏欲忘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涌月亭二首
作者: 黄子善 〔宋代〕

星河耿耿障云披,
剑气峥嵘彻紫微。
轮辗碧空凌象纬,
波翻清影射窗扉。
寒光照夜潜蛟动,
皓色穿林宿鸟飞。
草树无烟衣有露,
夜深吟赏欲忘归。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星河明亮,云层间隙透出星光,
剑气如虹,直刺紫微星。
轮转的星辰在碧空中划过,
波浪翻涌,清晰的影子映射在窗扉上。
寒光照耀夜空,潜伏的蛟龙在动,
皓月光辉穿过树林,栖息的鸟儿在飞。
草木无烟,却沾满露水,
夜色渐深,吟咏赏月,恍惚间欲忘归。

注释:

字词注释:

  • 耿耿: 光亮而清晰的样子。
  • 紫微: 指紫微星,古代天文学中重要的星宿。
  • 轮辗: 比喻星辰的运动。
  • : 超越、穿越。
  • 象纬: 指天上的星宿。
  • :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水生龙类。
  • 皓色: 明亮的白色。
  • 衣有露: 意指草木上沾满露水。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紫微”代表着天帝所在的星宿,象征着高贵和神秘;“蛟”在古代文学中常与水有关,代表着变化与神秘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子善,字士安,号绳庐,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受过良好的教育,性格清幽,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哲理与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黄子善游览涌月亭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夜晚宁静氛围的欣赏,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怀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空为背景,结合了壮丽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通过“星河耿耿”描绘了夜空的明亮,给人以壮美的视觉冲击。接着提到的“剑气峥嵘”,用剑的意象象征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表达了对宇宙广阔的向往和探索的精神。

“轮辗碧空凌象纬”则通过星辰的运动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宇宙的变幻,带有一种哲学的深邃感。接下来的“波翻清影射窗扉”,将自然的动态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互映衬,构建出一个和谐而又富有动感的画面。

在“寒光照夜潜蛟动”中,蛟龙的动静与寒光的照耀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仿佛夜晚的宁静中潜藏着力量。而“皓色穿林宿鸟飞”则通过鸟的飞翔,传达出一种自由与灵动。最后两句“草树无烟衣有露”,通过描绘草木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在夜深时分的沉静与思索,仿佛欲将这些美好一一铭记,甚至不愿回归现实。

整首诗辞藻华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黄子善作为宋代诗人的艺术才华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第一句: 描绘星河的明亮,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2. 第二句: 用“剑气”表达志向高远,象征着追求与坚定。
  3. 第三句: 轮转的星辰,暗含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4. 第四句: 自然景象的动态展现,映射心灵的宁静与思考。
  5. 第五句: 寒光照耀,暗示夜的神秘和生物的隐秘活动。
  6. 第六句: 皓月下的鸟儿飞翔,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7. 第七句: 草木的状态,表现自然的真实与诗人的感受。
  8. 第八句: 夜深人静,诗人沉浸在美的享受中,忘却归途。

修辞手法:

  • 比喻: “剑气峥嵘”比喻理想与追求。
  • 拟人: “清影射窗扉”,赋予影子以生命。
  • 对仗: 如“寒光照夜”与“皓色穿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空与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宇宙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考,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星河: 代表宇宙的浩瀚与深邃。
  • 剑气: 象征理想与信念的坚定。
  • : 代表潜藏的力量与神秘。
  • 皓色: 体现夜的清冷与明亮。
  • 草树: 暗示自然的真实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紫微”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颗星星
    • C. 一种动物
    • D. 一种器械
  2. “寒光照夜潜蛟动”中的“蛟”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水生生物
    • C. 一种树木
    • D. 一种虫类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想回家
    • B. 感到孤独
    • C. 欣赏自然
    • D. 想寻求冒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 通过月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与黄子善的对自然的欣赏有所不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中同样涉及月亮,但更侧重于哲理与人生态度,两者在主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诗词鉴赏辞典》
  • 《黄子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