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双庙》
时间: 2025-01-01 13:03:4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谒双庙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八月过宋都,泊舟双庙侧。
永怀此忠良,遗烈传碑刻。
五位俨朝裾,千年同血食。
当时多苟生,贵爵曾谁识。
纵今有丘坟,都已荒荆棘。
古人非轻死,於义实罕得。
英骨化埃尘,令名同鸟翼。
飞翔出後世,景慕无终极。
岂若目前荣,未殁声已息。
西登孝王城,王气由邦国。
白话文翻译:
在八月的时候,我途经宋都,停船在双庙旁边。
我心中永远怀念这些忠良之士,他们的遗烈在碑文中得以传承。
五位英杰端坐在朝堂,千年后仍共同享用这份血食。
当时许多人苟且偷生,谁曾识得他们的贵爵?
如今的坟墓,早已被荒草荆棘覆盖。
古人并非轻言死亡,真正能有义气的实在稀少。
英俊的骨骼化为尘埃,名声却如同鸟翼般飞翔。
它们飞出后世,令人景仰却无尽头。
难道比起当下的荣华,未去世时的声名就已经消逝?
我西登孝王城,王气由邦国而生。
注释:
- 双庙: 指的是供奉忠良之士的庙宇。
- 忠良: 忠诚而有才能的人。
- 遗烈: 指遗留下来的英名和业绩。
- 朝裾: 指朝廷的衣裳,借指朝廷的高官。
- 丘坟: 古人的坟墓。
- 英骨化埃尘: 指英杰的遗体化为尘埃。
- 王气: 代表国君的气度和权威。
典故解析:
- 孝王: 指历史上的某位仁德的君主,象征着政权的正统和道德。
- 鸟翼: 典出古诗,象征着名声和影响力的传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圣俞,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与律诗,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历史和社会为题材,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梅尧臣游历双庙时,表达了他对历史忠良之士的怀念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思考。诗中反映了对忠诚与义气的追求,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诗歌鉴赏:
《谒双庙》以“泊舟双庙侧”引出诗人对历史忠良的追忆,诗中通过对双庙的拜谒,表达了对忠良之士的怀念与敬仰。诗人在描绘历史人物的同时,也反映出自己对当下社会的失望与无奈。诗中提到“纵今有丘坟,都已荒荆棘”,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忠良之士的英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被人遗忘。
诗人在最后以“西登孝王城,王气由邦国”作结,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表现了诗人对忠义精神的推崇,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历史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月过宋都,泊舟双庙侧。
- 八月游历宋都,在双庙旁停船,点出时间与地点。
-
永怀此忠良,遗烈传碑刻。
- 永远怀念这些忠良之士,他们的业绩铭刻于碑。
-
五位俨朝裾,千年同血食。
- 五位忠良的身影在朝堂上并存,千年后同享荣耀。
-
当时多苟生,贵爵曾谁识。
- 当年有多少人苟且偷生,谁能认识他们的贵爵?
-
纵今有丘坟,都已荒荆棘。
- 今日的坟墓已被荆棘覆盖,象征遗忘与荒凉。
-
古人非轻死,於义实罕得。
- 古人并非轻言死亡,真正有义气的极为稀少。
-
英骨化埃尘,令名同鸟翼。
- 英俊的骨骼化为尘埃,名声如鸟翼般飞翔。
-
飞翔出後世,景慕无终极。
- 名声飞向后世,令人仰慕却无尽头。
-
岂若目前荣,未殁声已息。
- 比起眼前的荣华,未死时的声名早已消逝。
-
西登孝王城,王气由邦国。
- 我在西登孝王城,感受到国君的威风与权势。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与对照的手法,强调历史的沉重与忠良精神的崇高。通过对比古今,展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忠良之士的怀念以及对历史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义气精神的追求与对当下社会的无奈与失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庙: 忠良之士的象征,代表历史的传承。
- 荒荆棘: 代表被遗忘与荒凉的历史。
- 英骨: 代表忠良之士的遗志与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双庙”指的是:
A. 供奉忠良之士的庙宇
B. 供奉神明的庙宇
C. 古代的城池 -
诗中提到的“永怀此忠良”意指:
A. 忘记忠良之士
B. 永远怀念忠良之士
C. 赞美忠良之士 -
诗中“英骨化埃尘”说明了什么?
A. 忠良之士的名声长存
B. 忠良之士最终化为尘埃
C. 忠良之士受到尊敬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梅尧臣的《谒双庙》更多地关注历史人物的忠义精神,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两者同样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却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