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灵隐通教僧
梅尧臣
奇山若洗青,草木生石上。
根萌不可穷,条蔓自增王。
其阴有高僧,日食惟一盎。
世人久已疏,猿鸟应相向。
白话文翻译:
这座奇特的山仿佛经过洗涤般青翠,草木在石头上生长。它们的根部生长得无法穷尽,藤蔓也自然而然地不断攀升。在这山阴之处,有位高僧,日常只吃一盅的食物。世人早已与他疏远,只有猿鸟在此互相呼应。
注释:
- 奇山:指形状奇特、景色优美的山。
- 若洗青:像是刚被洗涤过一样清澈、鲜艳。
- 草木生石上:草木在石头上生长,夸张自然的顽强生命力。
- 根萌:根部生长。
- 不可穷:无法穷尽,形容生长旺盛。
- 条蔓自增王:藤蔓自然生长,仿佛自成王者。
- 高僧:指高明的僧人。
- 日食惟一盎:每天只吃一小碗的食物。
- 世人久已疏:世人早已与他疏远。
- 猿鸟应相向:猿猴与鸟儿在此互相呼应,突出环境的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梅溪,宋代诗人,曾任官职,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色与人情,属于早期的山水诗派。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梅尧臣晚年,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疏离,富有哲理意味。
诗歌鉴赏:
《寄灵隐通教僧》是一首描写自然与隐居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写景揭示了诗人对高僧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反思。开篇用“奇山若洗青”描绘出清新自然的山水景观,给人以宁静、超然的感受;而“草木生石上”则表现出自然的顽强生命与生生不息的精神,展现了生命的韧性和不屈。
接下来,诗人提到高僧的生活状态,“日食惟一盎”让人感受到这位高僧的淡泊与从容,他与世俗的隔离,正是对理想隐士生活的完美体现。在这种生活中,世人已经与他疏远,只有猿鸟在其身边相伴,突出孤独与寂寞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的繁盛与高僧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反感。这种哲学思考,不仅体现了梅尧臣的个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精神状态,具有深刻的思考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奇山若洗青:描绘山体的清新,暗示其特殊之处。
- 草木生石上:展现自然的顽强,寓意生命的力量。
- 根萌不可穷:表达生命力的旺盛,体现了自然的无尽。
- 条蔓自增王:藤蔓随意生长,暗含自然的自我主宰。
- 其阴有高僧:引入高僧,转向人文精神。
- 日食惟一盎:强调高僧的清淡生活,反映出无欲无求。
- 世人久已疏:指人们已与高僧的生活渐行渐远,表现疏离。
- 猿鸟应相向:自然中的动物反映出高僧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奇山若洗青”来比喻山的清丽。
- 对仗:如“根萌不可穷,条蔓自增王”,表现出对称美。
- 拟人:猿鸟的相向,赋予动物人性化的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淡漠,体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强调了生命的韧性与孤独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奇山: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美。
- 高僧:象征理想的隐逸生活。
- 猿鸟:象征孤独的伴侣,反映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高僧每天吃什么?
- A. 两盅
- B. 一盅
- C. 三盅
- D. 不吃
- 答案:B
-
填空题:诗中“草木生石上”表现了___的生命力。
-
判断题:诗人对高僧的生活表示向往。(对/错)
- 答案: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临安邱司理山居》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王维在山水诗的表现上,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文的思考,但王维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而梅尧臣则更关注于哲理与隐逸的生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及评析。
- 《山水诗研究》:专注于中国山水诗的发展与流派。
这首《寄灵隐通教僧》通过清丽的自然描绘和对高僧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然,值得细细品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