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庙》

时间: 2025-01-19 19:06:34

一川红涨夕阳波,幼妇碑残锁绿萝。

不止但争三十里,曹瞒元不识曹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曹娥庙
(作者:潘牥)

一川红涨夕阳波,
幼妇碑残锁绿萝。
不止但争三十里,
曹瞒元不识曹娥。

白话文翻译:

一条河流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
年轻的妻子碑上残破的文字被青藤缠绕。
不仅仅是这三十里土地的争斗,
曹瞒原本就不认识曹娥。

注释:

  • 一川:指一条河流。
  • 红涨:夕阳的光辉照在水面上,形成红色的波浪。
  • 幼妇:年轻的妇女。
  • 碑残:碑文已经破损,不能完整辨认。
  • 锁绿萝:绿萝藤蔓缠绕在碑上。
  • 不止但争:不仅仅是争斗。
  • 曹瞒:曹操,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 曹娥:传说中的忠烈女子,为父寻尸而投江自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牥,字子瞻,号陶然,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具有一定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创作背景
“曹娥庙”是纪念曹娥的庙宇,曹娥因追寻父亲的遗体而投江自尽的故事广为流传。潘牥这首诗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反映了对忠贞爱情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曹娥庙的景象,引发对历史、爱情和忠诚的思考。开头的“红涨夕阳波”生动地描绘了夕阳照耀下河水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接着“幼妇碑残锁绿萝”则转向对曹娥的追忆,表明她的忠贞与牺牲,碑上的残缺更是象征着历史的模糊和人们对忠诚的遗忘。

诗的最后两句“不止但争三十里,曹瞒元不识曹娥”更是引人深思。曹操虽是历史上显赫的人物,然而对曹娥的忠诚与牺牲却显得无知。这不仅揭示了历史的冷酷,也反映了个人情感在历史洪流中的脆弱与无奈。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结合自然与人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对人性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川红涨夕阳波:描绘了黄昏时分,夕阳的光辉照耀在河面上,波光荡漾,展现出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
  2. 幼妇碑残锁绿萝:转向对曹娥的纪念,碑文因岁月流逝而残破,青藤缠绕象征着对过去的遗忘与追忆。
  3. 不止但争三十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争斗,暗含对人情世故的反思。
  4. 曹瞒元不识曹娥:曹操对于曹娥的忠诚与牺牲并不知晓,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无奈与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夕阳下的河流比作红色的波浪,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锁绿萝”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情感,增强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曹娥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诚、牺牲与历史遗忘的思考,展现了在历史长河中个体情感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美好的回忆。
  • 河流:象征着历史的流动与不息。
  • :代表历史与记忆的载体,表明忠诚的象征。
  • 绿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对过去的缠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曹娥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 描绘自然风光
    B. 纪念忠贞女性曹娥
    C. 讨论历史政治
    D. 描述战争场景

  2. “一川红涨夕阳波”中的“红”指的是什么?
    A. 太阳的红光
    B. 河水的颜色
    C. 夕阳的映照
    D. 花的颜色

  3. 曹操在诗中被描述为:
    A. 知晓一切
    B. 对曹娥的牺牲无知
    C. 忠诚于家国
    D. 追求权力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马篇》:同样描绘忠诚与历史人物的作品。
  • 《长恨歌》:探讨爱情与历史的交错。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比,潘牥的《曹娥庙》更注重历史人物的情感展现,而李白则强调豪情壮志,二者在主题与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