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过介之推庙》

时间: 2025-01-14 12:21:55

荒祠久零落,秋日故山阿。

椒菊持新奠,龙蛇忆旧歌。

论功嗟晋粟,流怨动汾波。

千岁遗灵在,乡民禁火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过介之推庙
作者: 李复
荒祠久零落,秋日故山阿。
椒菊持新奠,龙蛇忆旧歌。
论功嗟晋粟,流怨动汾波。
千岁遗灵在,乡民禁火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已久的祠庙,正值秋天,故乡的山坡上显得格外凄凉。人们用椒和菊花来祭奠,回忆起昔日的歌谣与传说。谈论着昔日的功绩,令人感慨山西的丰收与泪水,汾河的波荡因而激动。虽然千年过去,神灵依然在,然而乡民们却因禁忌而减少了火焰的使用。

注释

  • 荒祠:荒废的祠庙,指的是供奉介之推的庙宇,表明其已无人问津。
  • 椒菊:椒(辣椒)和菊花,用以祭奠的花卉。
  • 旧歌:指的是流传下来的歌谣或故事,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
  • 晋粟:指的是山西的谷物,暗示地方的丰收。
  • 流怨:流露出的怨恨或悲伤。
  • 禁火:指的是因祭祀或禁忌而不允许生火,体现出对祖先的尊敬和对神灵的畏惧。

典故解析

介之推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名臣,以忠诚和隐逸著称。他在晋景公时期,因不愿接受厚赏而选择隐居。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进行祭祀。诗中提到的“介之推庙”正是为纪念其忠贞而建,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尊敬和对忠诚精神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复,宋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风格较为沉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天,诗人回乡途中经过介之推庙,触景生情,回忆起古代的忠臣和往事,心中感慨万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座荒废祠庙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与忠诚的反思。开篇的“荒祠久零落”便将读者带入一种凄凉的氛围,展现出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椒菊持新奠”展现了人们的祭奠行为,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与敬仰。诗中提及的“旧歌”不仅是对介之推传奇故事的回顾,也是对人们忠诚精神的呼唤。

“论功嗟晋粟”句中,诗人借助山西的丰收,抒发对忠诚的追思与怀念,令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流怨动汾波”则用水的意象,象征着人们心中的怨恨与悲伤,暗示着对时间流逝和人物更迭的无奈和痛惜。

最后的“千岁遗灵在,乡民禁火多”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尽管神灵依然存在,但人们由于各种禁忌而渐渐淡化了对历史的敬仰,显示出一种文化的断层与对传统的遗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荒祠久零落:描述了祠庙的破败,暗示着对介之推的崇敬已不再。
  2. 秋日故山阿:秋天的故乡,营造出怀旧的氛围。
  3. 椒菊持新奠:人们用椒和菊花祭奠,体现出对先贤的纪念。
  4. 龙蛇忆旧歌:龙蛇象征古老的传说,唤起对历史的回忆。
  5. 论功嗟晋粟:感叹晋国的丰收,折射出对历史功绩的思考。
  6. 流怨动汾波:流露出对历史的怨恨与波动,情感的起伏。
  7. 千岁遗灵在:提到神灵的存在,反映出文化的传承。
  8. 乡民禁火多:乡民对火的禁忌,象征着对传统的尊重与畏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椒菊持新奠,龙蛇忆旧歌”,体现出诗的工整。
  • 象征:椒、菊、龙、蛇等意象,象征着祭奠与历史的传承。
  • 反复:通过“流怨”与“禁火”的对比,强调了人们对历史的情感变化。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介之推庙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同时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逐渐淡漠,发人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祠:象征着历史的遗忘与崇敬的缺失。
  • 椒菊:祭奠的象征,体现出人们对先贤的敬仰。
  • 龙蛇:古老传说与历史的象征,充满文化内涵。
  • 汾波:象征着情感的波动与历史的涟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椒菊”象征什么? a) 祭奠的花卉
    b) 秋天的果实
    c) 古人的遗物

  2. “流怨动汾波”中“流怨”指的是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愤怒
    c) 悲伤

  3. 介之推庙的主要祭奠对象是? a) 李白
    b) 介之推
    c) 杜甫

答案

  1. a) 祭奠的花卉
  2. c) 悲伤
  3. b) 介之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李复的《九日过介之推庙》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传统的敬仰,但李复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追忆,而王维则通过兄弟情谊展现了个人情感的深邃。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
  2.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
  3. 《诗词中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