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王制参》

时间: 2025-01-04 06:51:05

因交明允知坡颍,喜少公文更雅醇。

方幸儒林得吾子,奈何宰相失斯人。

未挥潞国告廷制,久作河阳入幕宾。

自古埙篪宜送奏,开元张垍与张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因交明允知坡颍,喜少公文更雅醇。
方幸儒林得吾子,奈何宰相失斯人。
未挥潞国告廷制,久作河阳入幕宾。
自古埙篪宜送奏,开元张垍与张均。

白话文翻译:

因缘与明允(指明白而诚信的人)交往,得知坡颍的消息,心中感到高兴,少公(指少傅)所写的文章更加典雅醇厚。
幸好儒林中有了我这样的弟子,然而宰相却失去了这样的才人。
未曾向潞国(指潞州)提出朝廷的命令,长久以来只是在河阳(地名)做幕僚。
自古以来,埙和篪(古乐器)应该用来送别奏乐,开元年间的张垍与张均(两位著名的音乐家)便是如此。

注释:

  • 明允:形容人明白而诚恳。
  • 坡颍:可能指“坡”的名字,颍是地名,文中指代的某位才子。
  • 少公:指古代的官职,通常为文人的尊称。
  • 儒林:指儒家学者的圈子或社会。
  • 宰相:古代官职,负责国家事务的最高官员。
  • 潞国:古代的一个地名,现为山西省潞城市。
  • 河阳:地名,古代指代某个地方。
  • :一种古代吹奏乐器,通常用陶土制成。
  • :古代的一种木制乐器。
  • 开元:唐代开元年间的时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子华,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诗、词、文,风格清新俊逸,常以抒情见长。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作品多以抒怀和咏志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愈加显著。诗中反映了诗人对才子缺失的忧愁和对文人情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怀王制参》是一首表达对才子的思念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之作。诗人通过与友人的交往,感受到文人之间的情谊和对高雅文风的向往。开头两句提到的“明允”和“坡颍”,不仅指代具体的人物,也象征着理想中的才子。诗人从个人的幸福转向对时代的反思,表达了对宰相失去人才的惋惜。这种惋惜不仅是对个人的悲叹,更是一种对文人命运的普遍感慨。

诗中通过对比,表现了“儒林”与“宰相”的差距,反映出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文人状态的向往。同时,埙篪的提及,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对音乐的重视,唤起了人们对古代文人雅集的向往。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文化的执着追求与对社会关怀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因交明允知坡颍:诗人因与明白诚恳的人交往而了解到坡颍的消息,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心。
  2. 喜少公文更雅醇:因朋友所写的文章更显优雅,诗人内心愉悦,体现了对文学品质的追求。
  3. 方幸儒林得吾子:感慨于儒家学者中有才子出现,表现出诗人对人才的珍视。
  4. 奈何宰相失斯人:感叹宰相却失去这样的才人,反映了对政治的无奈。
  5. 未挥潞国告廷制:没有为潞国提出朝廷的命令,显示出诗人对文人的局限感。
  6. 久作河阳入幕宾:长久以来只是在河阳做幕僚,表达出对个人前途的失落感。
  7. 自古埙篪宜送奏:古乐器用于送别乐曲,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8. 开元张垍与张均:提及历史上名音乐家,再次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通过对“儒林”和“宰相”的对比,突出人才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埙篪的象征意义加强了文化传承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才子的思念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文化和人才的珍视,对理想文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明允:象征诚信与智慧。
  2. 坡颍:代表理想中的才子,反映出诗人对才华的渴望。
  3. 儒林:象征文化与学术的殿堂。
  4. 宰相:代表权力与政治,反映出文人与权力的关系。
  5. 埙篪:象征传统文化与音乐,体现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坡颍”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诗名
    D. 书名

  2. “自古埙篪宜送奏”中的“埙”和“篪”是什么?
    A. 书籍
    B. 乐器
    C. 诗词
    D. 作品

  3.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情?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人才的珍惜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
    C. 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D. 对古代文化的否定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怀王制参》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社会的忧虑,但刘克庄更侧重于文人情谊与文化传承,而杜甫则更多关注国家的命运与民生的苦难,展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诗人个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词典》
  • 《刘克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