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行乐尤宜少》
时间: 2025-01-19 12:27: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行乐尤宜少
作者:刘克庄 〔宋代〕
行乐尤宜少。忆坡公洞箫听罢,划然长啸。
四海共知霜鬓满,莫问近来何妙。
也不记金莲曾照。老没太官糕酒分,
把茱萸便准登高了。齐得丧,等嘻笑。
集无韩子潮州表。数当时南迁者众,
北归人少。赤壁玉堂均一梦,此岂蛮烟能夭。
与同叔俱尝知道。谁向进贤冠底说,
画出来不似眉山帽。秋菊盏,献公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欢乐的珍惜。作者提到要少一些欢乐,回忆起听过的音乐,感叹岁月的流逝。四方的人都知道他已满头白发,不必再追问他最近的生活如何。他已不再记得当年金莲的美好。如今他再也无法享用太官的糕酒,只能在登高时佩戴茱萸。与朋友齐聚时,虽有丧失,但依然笑着相聚。提到当年南迁的诗人众多,而北归的人却寥寥无几。赤壁的玉堂如同一场梦,难道那蛮烟会使人迷失?与同叔曾经都知道,谁向进贤提到这件事,画出来的样子却不似眉山的帽子。秋菊的酒盏,奉献给献公的饮品。
注释
- 行乐尤宜少:意为享乐应当有所节制。
- 坡公:指苏轼,因其诗词而闻名。
- 金莲:指的是美好的人或事物,古时女子的足部装饰。
-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端午节佩戴以祈安康。
- 赤壁: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梦幻。
- 献公: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名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景文,号云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词可能是在刘克庄晚年创作,反映了他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人生终究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贺新郎·行乐尤宜少》是一首极具哲理的词作,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情境,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行乐尤宜少”便点明了主题,提醒人们在享乐中应保持节制,反映出一种对世俗欢乐的反思。接着,作者回忆起坡公的音乐,勾起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四海皆知的白发则是时间流逝的象征。
整首词中,作者通过对比南迁与北归的诗人,反映出历史变迁与人事无常。赤壁的玉堂是历史的象征,梦境与现实交织,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无奈。最后,提及的“秋菊盏”则是对友情的珍惜与祝福,尽管人生苦短,但在与友相聚时仍可品味生活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乐尤宜少:告诫人们在享乐时应有所节制。
- 忆坡公洞箫听罢,划然长啸:回忆起与苏轼共度的美好时光,长啸表达了内心的激荡。
- 四海共知霜鬓满:众人皆知自己已年迈,白发是岁月的见证。
- 莫问近来何妙:不必再追问自己最近的生活状态。
- 也不记金莲曾照:已不再记得年轻时的美好与风光。
- 老没太官糕酒分:年老后失去了年轻时的享乐。
- 把茱萸便准登高了:在重阳节佩戴茱萸,象征健康长寿。
- 齐得丧,等嘻笑:即使经历了失去,仍然保持欢笑。
- 集无韩子潮州表:提到当年南迁的韩愈,反映诗人的孤独。
- 赤壁玉堂均一梦:赤壁的存在如同梦境般虚幻。
- 与同叔俱尝知道:与同样经历的人分享彼此的洞见。
- 谁向进贤冠底说:关于文学与历史的讨论。
- 画出来不似眉山帽:比喻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秋菊盏,献公釂:秋菊象征着坚韧与高洁,献给友人的祝酒。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赤壁玉堂均一梦”,将历史的辉煌比作梦境。
- 对仗:全词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语言更为精炼。
- 拟人:在“霜鬓满”中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特征。
意象分析
- 霜鬓: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洞箫:代表着音乐的美好与情感的共鸣。
- 茱萸:寓意着健康与长寿,承载着传统的文化。
- 秋菊: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在困境中依然绽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坡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杜甫
- B. 苏轼
- C. 陶渊明
- D. 李白
-
“行乐尤宜少”的意思是?
- A. 享乐应多
- B. 享乐应少
- C. 享乐不重要
- D. 享乐是必须的
-
诗中提到的“赤壁”象征什么?
- A. 爱情
- B. 历史的辉煌
- C. 自然的美
- D. 个人的奋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与苏轼的作品,两者都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但刘克庄更为沉重,而苏轼则更多展现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