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许兄还侍兼简广南监场二首》

时间: 2025-01-04 10:10:09

旧游历历记湟川,南下番禺稳可沿。

知有文星冲斗去,遥怜海水绕城边。

而今五岭多宜客,见说群卿賸好贤。

问讯夫君聊吏隐,云胡三月未官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许兄还侍兼简广南监场二首 廖行之 〔宋代〕

旧游历历记湟川,南下番禺稳可沿。 知有文星冲斗去,遥怜海水绕城边。 而今五岭多宜客,见说群卿賸好贤。 问讯夫君聊吏隐,云胡三月未官迁。

白话文翻译:

旧时的游历清晰地记得湟川,南下到番禺平稳可沿。 知道有文星冲天而去,远远地怜惜海水环绕城边。 如今五岭之地多适宜的客人,听说群卿中还剩下许多好贤之人。 询问夫君暂且隐于官场,为何三个月还未官职升迁。

注释:

  1. 湟川:地名,位于今青海省。
  2. 番禺:地名,位于今广东省广州市。
  3. 文星:指文人或文才出众的人。
  4. 冲斗:冲天,形容文才高超。
  5. 五岭:指中国南部的五座山脉,这里泛指南方的山岭。
  6. 宜客:适宜的客人,指有才能的人。
  7. 群卿:指朝廷中的众官员。
  8. 賸好贤:剩下许多好贤之人,指仍有众多有才能的人。
  9. 吏隐:隐于官场,指在官场中低调行事。
  10. 云胡:为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文学造诣颇深,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廖行之送别友人许兄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感慨和对友人未来的祝愿,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现状和对人才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旧游湟川的回忆和对友人南下的祝愿,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文星冲斗去”一句,既是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也隐含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后两句通过对五岭之地和群卿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在官场中能够得到重用的期望。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旧游历历记湟川”:诗人清晰地记得旧时游历湟川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2. “南下番禺稳可沿”:友人南下到番禺,旅途平稳可沿,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祝愿。
  3. “知有文星冲斗去”:知道友人才华出众,如同文星冲天而去,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美。
  4. “遥怜海水绕城边”:远远地怜惜海水环绕城边,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感慨。
  5. “而今五岭多宜客”:如今五岭之地多适宜的客人,指有才能的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
  6. “见说群卿賸好贤”:听说群卿中还剩下许多好贤之人,指仍有众多有才能的人,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
  7. “问讯夫君聊吏隐”:询问友人暂且隐于官场,表达了对友人在官场中的关心。
  8. “云胡三月未官迁”:为何三个月还未官职升迁,表达了对友人官职升迁的期待。

修辞手法:

  1. 比喻:“文星冲斗去”比喻友人才华出众。
  2. 对仗:“旧游历历记湟川,南下番禺稳可沿”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3. 拟人:“遥怜海水绕城边”将海水拟人化,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感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未来的祝愿,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官场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湟川:旧游之地,象征着过去的回忆。
  2. 番禺:友人南下的目的地,象征着新的开始。
  3. 文星:友人的才华,象征着友人的出众才能。
  4. 海水:环绕城边,象征着离别的感慨。
  5. 五岭:适宜的客人,象征着有才能的人。
  6. 群卿:朝廷中的众官员,象征着官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文星冲斗去”一句比喻了什么? A. 友人的才华出众 B. 友人的官职升迁 C. 友人的离别 D. 友人的旅途 答案:A

  2. 诗中“云胡三月未官迁”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对友人官职升迁的期待 B. 对友人离别的感慨 C. 对友人旅途的祝愿 D. 对友人才华的赞美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未来的祝愿。
  2. 杜甫《送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感慨和对友人未来的祝愿。

诗词对比:

  1.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廖行之《送许兄还侍兼简广南监场二首》: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祝愿,而廖行之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官职升迁的期待。
  2. 杜甫《送友人》与廖行之《送许兄还侍兼简广南监场二首》: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感慨,而廖行之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祝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注》:收录了廖行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2. 《宋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廖行之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