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友家睹书劄感成 廖行之 〔宋代〕
下马连声扣竹门, 主人何事感遗恩。 回头泣向儿童道, 重见甘棠旧子孙。
白话文翻译:
我下马后连声敲打着竹门, 主人为何如此感慨地感谢遗留的恩情。 回头时含泪对孩子们说, 再次见到了甘棠树下的旧时子孙。
注释:
- 下马:指诗人下马步行。
- 连声扣竹门:连续敲打竹制的门。
- 感遗恩:感慨地感谢过去的恩情。
- 回头泣向儿童道:回头时含泪对孩子们说话。
- 重见甘棠旧子孙:再次见到了甘棠树下的旧时子孙。甘棠,一种树木,这里可能象征着家族或旧时的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情感和对旧友的怀念。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访问旧友家时,看到旧友家的书信,感慨万分,因而写下此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作者在访问旧友家时,看到旧友家的书信,感慨旧友的恩情和家族的历史,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旧友的怀念和对家族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深切怀念和对家族历史的感慨。诗中的“下马连声扣竹门”描绘了作者访问旧友家的情景,而“主人何事感遗恩”则表达了作者对旧友恩情的感慨。最后两句“回头泣向儿童道,重见甘棠旧子孙”则通过“甘棠”这一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家族历史的感慨和对旧时子孙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下马连声扣竹门”:描绘了作者访问旧友家的情景,通过“下马”和“连声扣竹门”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旧友家的熟悉和亲切。
- “主人何事感遗恩”:表达了作者对旧友恩情的感慨,通过“感遗恩”这一词语,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感激和怀念。
- “回头泣向儿童道”:描绘了作者回头时含泪对孩子们说话的情景,通过“泣”这一动作,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激动和感慨。
- “重见甘棠旧子孙”:通过“甘棠”这一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家族历史的感慨和对旧时子孙的怀念。
修辞手法:
- 象征:诗中的“甘棠”象征着家族或旧时的记忆,通过这一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家族历史的感慨和对旧时子孙的怀念。
- 动作描写:通过“下马”、“连声扣竹门”、“回头泣”等动作描写,生动地描绘了作者的情感和情景。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旧友的深切怀念和对家族历史的感慨。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旧友恩情的感慨和对家族历史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甘棠:象征着家族或旧时的记忆,通过这一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家族历史的感慨和对旧时子孙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甘棠”象征着什么? A. 家族 B. 旧时的记忆 C. 旧时子孙 D. 以上都是
-
诗中的“感遗恩”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感激 B. 怀念 C. 感慨 D. 以上都是
-
诗中的“回头泣向儿童道”描绘了作者的什么动作? A. 回头 B. 泣 C. 对儿童说话 D. 以上都是
答案:
- D
- D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和对过去的回忆。
-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感激和怀念。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廖行之的《旧友家睹书劄感成》: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和对过去的回忆,但苏轼的诗更加抒情,而廖行之的诗更加简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宋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