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

时间: 2025-01-04 06:16:04

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

莫言此物浑无用,曾向滹沱满汉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日黄流涨渭城,
三更风紫尽成冰。
莫言此物浑无用,
曾向滹沱满汉兵。

白话文翻译:

白天的阳光照耀下,黄河水涨满了渭城,
到了三更时分,紫色的风一阵阵吹来,最后化为冰。
不要说这冰块没有用处,
曾经在滹沱河旁,它帮助了满汉的士兵。

注释:

  • 白日:白天,阳光明亮的日子。
  • 黄流:指的是黄河的水流。
  • :上涨,水位上升。
  • 渭城:渭河边的城镇。
  • 三更:夜深时分,指晚上11点到1点之间。
  • 风紫:紫色的风,可能意味着夜晚的风景。
  • 成冰:化作冰块。
  • 莫言:不要说。
  • 浑无用:完全没有用处。
  • 滹沱:滹沱河,位于今河北省和山西省交界处。
  • 满汉兵:指满族和汉族的士兵。

典故解析:

“滹沱满汉兵”提到的滹沱河历史悠久,常在战争中成为重要战略地带。诗中提到冰的作用,暗示其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体现出冰不仅是自然现象,还与历史和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珌,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主要以诗作流传。其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颇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可能与当时的战乱或自然环境有关。诗人通过冰的形象,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自然的力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冰”作为核心意象,开篇描绘了一幅富有画面感的景象:阳光下的渭城,黄河水的上涨。这一自然现象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换和时间的流逝。接着,诗人转向夜晚的描写,三更时分,风带来的寒意让水面凝结成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的后两句则反转了前面的意象,指出冰并非无用,它曾在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转折让人深思。冰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既可以是无情的冷酷,也可以在关键时刻成为人类的助力。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揭示了自然与人类历史的交织,特别是冰这一意象,既表现了自然的严酷,也暗示了它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诗人在诗中引导读者思考冰的存在意义,既是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古诗词特有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日黄流涨渭城:描绘白天阳光明媚,黄河水位上涨,渭城被水围绕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变迁。
  • 三更风紫尽成冰:夜晚的寒风让水面结冰,表现出夜晚的冷清与孤寂。
  • 莫言此物浑无用:反驳对冰的贬低,指出它的潜在价值。
  • 曾向滹沱满汉兵:历史上冰在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强化了冰的意义。

修辞手法:

  • 对比:日与夜、暖与寒的对比,突显环境的变化。
  • 暗喻:冰不仅是物质存在,也象征着历史的冷酷与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冰的描写,探讨自然现象与历史的关系,反映出诗人对环境与人类命运思考的深刻性,揭示了生命中的无常与变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冷酷、无情,同时也可以象征坚韧与力量。
  • 水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暗示变化与不可预测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渭城”位于哪个河流旁?

    • A. 黄河
    • B. 长江
    • C. 滹沱河
    • D. 赣江
  2. 诗中“莫言此物浑无用”是指什么?

    • A. 水
    • B. 风
    • C. 冰
    • D. 城
  3.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自然与战争
    • B.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C. 爱情的美好
    • D. 生活的琐碎

答案:

  1. A. 黄河
  2. C. 冰
  3. A. 自然与战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冰》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两者都通过自然元素表达情感,但《冰》更侧重于历史与战争的思考,而《静夜思》则专注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