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含笑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熏风晓破碧莲莟,
花意犹低白玉颜。
一粲不曾容昜发,
清香何自遍人间。
白话文翻译:
在熏风的吹拂下,清晨的阳光照破了碧绿的莲花初蕾,花儿的姿态依旧低垂着,宛如洁白的玉颜。盛开的花朵尚未完全绽放,却已经散发出清新的香气,这香气怎么能遍布人间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熏风:温暖的风。
- 晓破:清晨的光芒照耀而来,破晓的意思。
- 碧莲莟:指碧绿的莲花蕾。
- 花意:花的姿态、神情。
- 白玉颜:比喻花的洁白如玉。
- 一粲:一朵花盛开的样子。
- 昜发:指花朵刚刚绽放。
- 清香:芳香的气味。
- 遍人间:传遍整个世界。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白玉颜”这一比喻常见于古代诗词,用以形容花的洁白和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04年-1170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诗风清新自然,兼具理趣和情趣。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人雅士多聚于山水田园,借景抒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莲花的绽放与清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命脆弱而珍贵的感慨。首句“熏风晓破碧莲莟”,描绘了清晨温暖的微风与初升的阳光,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受。接着,诗人用“花意犹低白玉颜”来形容莲花初开的娇羞,展现了自然的纯洁与细腻。第三句“一粲不曾容昜发”则通过“昜发”一词,隐喻花的开放过程,表现出一种温柔的期待。最后一句“清香何自遍人间”则引发出一种哲学上的思考,清香虽美,却似乎难以被世人皆知,给人以一丝遗憾和思索。
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令人回味无穷。杨万里的诗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深思,带给读者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愉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熏风晓破碧莲莟:清晨的温暖微风吹拂,阳光照耀,莲花的初蕾被唤醒。
- 花意犹低白玉颜:花儿的姿态依旧低垂,犹如洁白的玉石,体现出娇羞之美。
- 一粲不曾容昜发:一朵花儿尚未完全盛开,显示出一种含蓄的美感。
- 清香何自遍人间:这股清香从何而来,似乎难以被人们普遍感知,暗示了美的珍贵和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的颜色比作“白玉”,增强了视觉的美感。
- 拟人:将花的姿态形象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全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莲花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及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情感基调,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花:象征着纯洁、高雅。
- 清香:象征着美好、生命的气息。
- 碧色: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是哪个品种?
- A. 玫瑰
- B. 莲花
- C. 菊花
-
诗中“白玉颜”指的是什么?
- A. 花的颜色
- B. 花的香气
- C. 花的数量
-
诗人对莲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赞美
- B. 贬低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白含笑》和李白的《静夜思》,前者侧重于自然的细腻描写,后者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