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薄寒》

时间: 2025-01-17 10:37:22

旧傅冬不到南中,今岁南中稍稍冬。

曦幕暖吹红皱起,霜桥冷步缟声松。

裁缝苦思诗千首,排遣清愁酒一锺。

不是梅花开独早,似怜北客老相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至日薄寒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旧傅冬不到南中,
今岁南中稍稍冬。
曦幕暖吹红皱起,
霜桥冷步缟声松。
裁缝苦思诗千首,
排遣清愁酒一锺。
不是梅花开独早,
似怜北客老相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方冬天的景象,叙述了诗人对冬季的感受。过去的冬天总是迟迟不至于南方,今年的冬天却稍微提前了一些。阳光透过晨雾,温暖的微风使红色的霜花轻轻颤动,而桥上的霜冷得让人打着颤,松树的清响在耳边回荡。裁缝苦思冥想,写下了无数的诗篇,以此来排遣心中的忧愁,喝上一壶酒来解愁。梅花并不是独自在这个时候早早绽放,似乎更像是怜悯北方的客人,在寒冷中老旧的重逢。


注释:

  • 旧傅:指过去的冬天。
  • 南中:南方地区。
  • 曦幕:晨曦的光辉。
  • 红皱:形容阳光照射下的红色霜花。
  • 霜桥:结霜的桥面。
  • 缟声松:白色的松树发出的清脆声音。
  • 裁缝:比喻诗人,用来表达创作的艰辛。
  • 清愁:清淡的忧愁。
  • 酒一锺:形容喝酒的量,一种解愁的方式。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的花。
  • 北客:来自北方的客人。

典故解析: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梅花被视为坚韧与高洁的象征,尤其是在寒冬中绽放,常常被用来比喻不屈的精神。
  • 南中:与北方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古代对南北气候差异的认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83年-1250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融入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之时。诗中描绘的寒冬与温暖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以及内心情感的波动。


诗歌鉴赏:

《至日薄寒》通过对南方冬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季节变迁的细腻观察以及内心情感的波动。诗的开头提及“旧傅冬不到南中”,暗示了南方的冬天总是到得迟缓,体现了对往年气候的回忆和感慨。而今年的冬天却“稍稍冬”,带来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接下来的句子通过“曦幕暖吹红皱起”的描写,展现了冬日阳光的温暖与生机,与“霜桥冷步缟声松”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冬天的双重性。

诗中提到的“裁缝苦思诗千首”,不仅表达了诗人创作的艰辛,也反映了他在冬季的孤独与愁苦。最后两句“不是梅花开独早,似怜北客老相逢”则将诗意提升至一种哲学的思考,梅花的早开虽美,却也衬托出北方客人面对严冬的孤独与无奈,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在意象上将冬天的冷与暖、孤独与相逢巧妙结合,情感深沉而细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旧傅冬不到南中:过去的冬天总是迟迟不来南方。
  2. 今岁南中稍稍冬:今年的冬天稍微提前了一些。
  3. 曦幕暖吹红皱起:晨曦的光辉温暖地吹拂,红色的霜花轻轻颤动。
  4. 霜桥冷步缟声松:结霜的桥面让人感到寒冷,松树发出清脆的声响。
  5. 裁缝苦思诗千首:诗人如同裁缝般,辛苦思考写下无数的诗篇。
  6. 排遣清愁酒一锺:通过喝酒来排遣心中的忧愁。
  7. 不是梅花开独早:梅花并非在此时独自提前开放。
  8. 似怜北客老相逢:更像是同情来自北方的客人,在寒冷中重逢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人比作“裁缝”,形象地表现了创作的艰辛。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如“曦幕暖”和“霜桥冷”形成对比。
  • 拟人:用“梅花”来表达情感,赋予了自然景物以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冬天的自然景象,还深刻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季节变迁时的思考与感悟,表现了对人生孤独感的理解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冬天:象征寒冷与孤独。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
  • 阳光:象征温暖与生机。
  • :象征清冷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裁缝”比喻什么? A. 制作衣服的人
    B. 诗人创作的艰辛
    C. 冬天的象征

  2. “曦幕暖吹红皱起”中的“曦幕”指的是什么? A. 太阳的光辉
    B. 月亮的光辉
    C. 晨雾

  3.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坚韧与希望
    C. 友情的珍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 《梅花》:王安石

诗词对比:

  • 《冬夜读书示子聿》通过描写冬夜的静谧与浓郁的书香,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而《至日薄寒》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孤独与情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典文学大系》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杨万里的《至日薄寒》,感受诗歌的魅力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