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开岁才几时,春社忽已及。
茫茫草色深,萧萧雨声急。
扶犁行白水,不惜芒屦湿。
村童更可怜,赤脚牛背立。
白话文翻译:
春天才刚开始,春社的日子就到了。
草色茫茫,显得更加深厚,雨声急促而萧条。
农夫在白水田中扶犁,尽管鞋子被弄湿也毫不在意。
更令人心疼的是村里的孩子,光着脚站在牛背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社:春社是春天的社日,农民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
- 茫茫:形容草色广阔而深厚。
- 萧萧:形容雨声细微而急促。
- 扶犁:指农夫在田间使用犁的动作。
- 芒屦:一种草鞋,常用于农田作业。
- 更可怜:更加令人怜惜。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春社”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重要的节日,象征着春耕的开始,反映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对农民艰辛的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政治家。他的作品以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农民生活的关心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农耕开始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春社日的景象,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以及对春天到来的欣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春社日的景象,展现了农田里的生机与劳动的艰辛。首句“开岁才几时”点明了春天刚刚开始,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受;接着“春社忽已及”则强调了春社到来的迅速,让人感受到季节变化的无常。诗人在描写草色和雨声时,采用了“茫茫”和“萧萧”的词汇,生动地表现了春天雨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沉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农民的辛勤劳作,诗人通过“扶犁行白水”展现了农民在田间的忙碌,而“不惜芒屦湿”则反映了他们对工作的执着和无怨无悔。最后一句“村童更可怜,赤脚牛背立”则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农村孩子的困境,进一步引发读者的同情与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描写细腻,体现了陆游对乡村生活的深切关怀及对农民辛劳的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开岁才几时:开春的日子才刚刚开始,表达时间的短暂。
- 春社忽已及:春社的日子已经到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
- 茫茫草色深:草色茂盛而深,描绘了春天的生机。
- 萧萧雨声急:细雨淅淅,声响急促,营造出一种春雨的氛围。
- 扶犁行白水:农民在田间耕作,体现了农民的勤劳。
- 不惜芒屦湿:农民虽然鞋子湿了,但仍然不在意。
- 村童更可怜:描绘村里孩子的可怜境地,令人怜惜。
- 赤脚牛背立:孩子光脚站在牛背上,展现农村生活的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社比作农耕的开始,象征着希望。
- 拟人:雨声形容为“萧萧”,让自然有了情感。
- 对仗:如“扶犁行白水”与“不惜芒屦湿”,展现了工农生活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社日的景象,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同时也流露出对农村孩子贫困生活的同情,反映了陆游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社:代表春天的开始,象征生机与希望。
- 草色:象征生命的复苏。
- 雨声:象征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滋养。
- 牛背:象征农村生活的艰辛与儿童的无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社日是指哪个季节的节日?
- A. 夏季
- B. 春季
- C. 秋季
-
诗中描绘的“村童”是怎样的状态?
- A. 穿鞋
- B. 赤脚
- C. 骑在马背上
-
诗人通过哪种景象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 A. 描写农田的丰收
- B. 描写农民的辛苦劳动
- C. 描写春天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田园乐七首》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陆游的《春社日效宛陵先生体社雨》和王维的《田园乐七首》都关注农民生活,前者更注重描写春耕的艰辛,后者则表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两者在主题上有所共鸣,但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各有特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