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春花厌落梅,
仙源归路碧桃催。
渭城丝雨劝离杯。
欢意似云真薄倖,
客鞭摇柳正多才。
凤楼人待锦书来。
白话文翻译:
二月的春花已厌倦了落梅,
桃花的归路仿佛在催促着我。
渭城的细雨劝我喝下离别的酒。
欢愉的感觉如同轻薄的云彩,
客人的马鞭摇动着柳条,正是多才多艺的时候。
凤楼中的人正等待着我的书信来临。
注释:
字词注释:
- “厌落梅”:厌倦了落梅,指春天的花景不再眷恋冬天的梅花。
- “仙源”: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常用来比喻美好的归处。
- “劝离杯”:离别时饮酒,表示对朋友的劝慰。
- “薄倖”:形容欢意似乎轻浮而不可靠。
- “凤楼”:古代指高楼,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或等待的人。
- “锦书”:美好的书信,常用来表达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 “二月春花”可见于古代文人对春天的描绘,二月是春天的开始,花开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渭城丝雨”指的是陕西渭城的细雨,渭城为古代著名的离别地,常被用作离别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字善庵,号惭愧,宋代著名词人,出生于北宋末年。他以清新婉约的词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多为抒情词,情感真挚而细腻。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春天,正值离别之际,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离别的愁苦。诗人在春花盛开的季节中,却又面临着离别的无奈,情感复杂而深刻。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一首典型的晏几道风格的词作,字句间流露出浓郁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词的开篇写“二月春花厌落梅”,以春花的盛开引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然而紧接着的“仙源归路碧桃催”则暗示了归途的迫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渭城丝雨劝离杯”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细雨中离别的酒杯仿佛在劝慰着诗人,突显出离别的悲伤和不舍。
整首词中,欢意与离愁交织,“欢意似云真薄倖”,表达了对欢乐的追求却又因离别而感到的脆弱和无奈。最后一句“凤楼人待锦书来”,让整首词更加深情,等待的情感在此刻显得尤为强烈,仿佛在期待着某个重要的消息。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深刻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离愁别绪,情感真挚而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月春花厌落梅”:春天的花朵已不再眷恋冬天的梅花,表现出春的生机。
- “仙源归路碧桃催”:美好的归途似乎在催促着桃花的开放,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渭城丝雨劝离杯”:细雨中劝饮离别酒,渭城作为离别的象征,沉重的情感油然而生。
- “欢意似云真薄倖”:欢乐的感觉如同云彩般轻薄,反映出对欢乐的渴求及其脆弱性。
- “客鞭摇柳正多才”:客人的马鞭摇动柳条,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离别场景。
- “凤楼人待锦书来”:凤楼中的人期待书信,暗示着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欢意比作薄云,形象生动。
- 拟人:细雨劝酒,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保持了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春花与离别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的美好景色中,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欢愉的追求,也有对离愁的感慨,反映了人类在时间流转中的无奈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花: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丝雨:代表离别的忧伤与细腻情感。
- 离杯:象征离别的痛苦与不舍。
- 凤楼:象征美好与等待,承载着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仙源归路碧桃催”中的“仙源”指的是什么?
A. 酒
B. 神仙居住的地方
C. 桃花 -
“欢意似云真薄倖”的意思是什么?
A. 欢乐的感觉很轻薄
B. 欢乐的感觉很厚重
C. 不知道欢乐的感觉 -
“凤楼人待锦书来”中的“锦书”指的是什么?
A. 一本书
B. 美好的书信
C. 一封信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将晏几道的《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比较,两者均表现了离愁别绪,但晏几道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加强调女性在离别中展现的细腻情感。两者在风格上都体现了宋词的婉约与细腻,展示了不同视角下的离愁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晏几道词全集》
- 《李清照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