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嘉杂诗二十首》

时间: 2025-01-19 23:36:28

胡来如鬼去如风,哨骑何曾待枣红。

岘首一春无使至,兴元六月在围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胡来如鬼去如风,哨骑何曾待枣红。岘首一春无使至,兴元六月在围中。

白话文翻译:

有如鬼魅般的敌人来来去去,像风一样迅速,哨骑的士兵何曾等到丰收的时节?在岘首这一年春天没有人来,兴元的六月却在围困之中。

注释:

  • 胡来:指外族或敌人来犯,这里形容敌军的突然袭来。
  • 如鬼去如风:形容来去迅速,像鬼神一样难以捉摸,像风一样轻快。
  • 哨骑:指负责巡逻的骑兵。
  • 枣红:指枣子成熟的颜色,这里隐喻丰收的季节。
  • 岘首:指岘山的山顶,特指一个地名。
  • 兴元:指兴元年间,特定的历史时期。
  • 围中:指被围困的状态。

典故解析:

此诗涉及的典故较少,主要体现战争的残酷与社会动荡的背景。岘首和兴元都指向特定的历史时间,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局势的感慨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子翚,号白云,宋代诗人、文学家,擅长诗歌、词、文,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写景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国家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绘敌人来袭和被围困的情景,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端嘉杂诗二十首》中的这首诗,展现了刘克庄对战争的深刻思考与感受。诗开头以“胡来如鬼去如风”描绘了敌军的迅猛与难以捉摸,表现了对敌人来袭的不安与恐惧。而“哨骑何曾待枣红”,则通过对丰收的渴望与现实的对比,揭示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接下来的两句“岘首一春无使至,兴元六月在围中”,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无奈与失落,春天的生机没有带来希望,反而是在围困中度过。整首诗在悲伤的基调中,流露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强烈的情感共鸣让人印象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胡来如鬼去如风:敌人来袭时如鬼魅般让人无法捉摸,迅速而强烈。
  2. 哨骑何曾待枣红:巡逻的骑兵未曾等来丰收的季节,暗示战乱带来的失落。
  3. 岘首一春无使至:岘山之春没有带来任何希望,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4. 兴元六月在围中:兴元年间的六月依然被围困,反映现状的窘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敌人比作鬼,形象地表现了其突袭的不可预测性。
  • 对仗:前两句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反语:通过对丰收季节的提及,形成了与现实的强烈对比,突出战争的惨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充满了对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怀念与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敌人的突袭与不可预测。
  • :象征迅速与无情,反映了战争的瞬息万变。
  • 枣红:代表丰收与安宁,暗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岘首、兴元:历史地名,强调了特定背景下的无奈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胡来如鬼去如风”中“鬼”的含义是什么?

    • A. 鬼神
    • B. 敌人
    • C. 精灵
    • D. 幽灵
  2. 诗中提到的“哨骑”指的是哪类人?

    • A. 步兵
    • B. 骑兵
    • C. 弓箭手
    • D. 农民
  3. “兴元六月在围中”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失落
    • C. 愤怒
    • D. 安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杜甫的作品同样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但李白多以豪放的笔调表达,而杜甫则常常流露出深沉的忧愁。对比刘克庄的这首诗,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战争的不同情感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文观止》
  • 刘克庄研究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