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宣城三首》
时间: 2025-01-01 17:39: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芦花未白蓼初红,
绿水澄蓝是处通。
景色不须今日别,
烟光仍与昔时同。
马嘶晓月思闲厩,
帆挂秋光足便风。
寄语路人休借问,
锦衣归去一衰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秋日景象:芦花还未变白,水草初红,碧绿的水面清澈通透。今日的景色无需特别告别,烟雾和阳光依然与往昔相同。清晨,马在马厩中低声嘶鸣,月光下思念着它的自由;帆船在秋光中扬起,伴随着顺风驶向远方。最后,诗人向路人传达一个信息:不必询问自己,他只是一个身着锦衣、已衰老的老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未白:还没有变白,指芦花。
- 蓼:一种水边植物,通常是红色的,表示秋天的来临。
- 澄蓝:清澈而蓝,形容水的颜色。
- 不须:不需要。
- 烟光:指烟雾和阳光交织的景象。
- 闲厩:闲置的马厩。
- 帆挂:帆船的帆挂起。
- 锦衣:华丽的衣服,象征地位与身份。
- 衰翁:衰老的老人。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含章,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重视文人雅士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含章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老年生活的淡淡忧虑。
诗歌鉴赏:
《出典宣城三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日的宁静与美丽。诗人用“芦花未白蓼初红”展现了初秋的景象,生动地勾勒出自然的轮回和时间的流逝。接着,诗中提到的“绿水澄蓝”不仅让人感受到水的清澈,也象征着诗人心境的明澈。在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象中,诗人却又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认为“景色不须今日别”,暗示着对时间的无奈与无情。接下来的“马嘶晓月”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感,既是对马匹的思念,也是对自由的向往。最后,诗人以“锦衣归去一衰翁”收尾,表明了自己已是衰老之人,回首往昔的无奈与感慨,令人倍感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芦花未白蓼初红:描绘秋天自然景象,芦花和水草的色彩变化,暗示季节的更替。
- 绿水澄蓝是处通:水面清澈,象征心灵的宁静与清晰。
- 景色不须今日别: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与留恋。
- 烟光仍与昔时同:强调景色的永恒与不变,尽管时间在流逝。
- 马嘶晓月思闲厩:描绘马匹在清晨的低吟,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 帆挂秋光足便风:描绘船在秋日阳光下顺风而行,象征着自由与希望。
- 寄语路人休借问:向路人传达自己的心情,不必询问他的过往。
- 锦衣归去一衰翁:以自嘲的方式表达自己已老去,带有对过去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境遇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对仗:如“马嘶晓月”和“帆挂秋光”,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结构美。
- 拟人:赋予马和水以情感,使自然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情流逝的感慨。通过描绘美好的秋日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绿水:代表清澈的心灵与自然的美好。
- 马:象征自由与向往。
- 帆船:象征希望与远方。
- 锦衣:象征曾经的辉煌与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芦花未白蓼初红”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人用“锦衣归去一衰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年轻时光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过去的无奈 -
诗中“绿水澄蓝”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天空的颜色
B. 水的清澈
C. 草的颜色
D. 夕阳的景象
答案:
- C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含章的诗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流露与对往昔的追忆,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人相融合的意境。李含章的孤独感与王维的恬淡相对,体现了不同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