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 其三》

时间: 2025-01-19 19:55:38

鼎足中原势未分,英雄魄力自超群。

阿瞒眼底空余子,只重孙郎与使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鼎足中原势未分,
英雄魄力自超群。
阿瞒眼底空余子,
只重孙郎与使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英雄豪杰的风采,强调在中原大地上,尽管局势尚未稳定,但真正的英雄依然能够脱颖而出。曹操在眼中只看重孙权与刘备,这两位英雄的后代,而不在乎其他无名之辈。

注释:

  • 鼎足中原:指三国鼎立的局势。
  • 势未分:势力尚未完全分开,暗指三国之际的混乱局面。
  • 英雄魄力:指有胆略和气概的英雄人物。
  • 阿瞒:曹操的别名。
  • 空余子:指那些无能的后代。
  • 孙郎:指孙权。
  • 使君:指刘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舒璐,清代诗人,字子璐,号舒璐,生活在清代的动荡时期,其诗多抒发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背景是当时历史对三国时期的重新审视。诗人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钦佩与思考。

诗歌鉴赏:

《论古 其三》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三国时期英雄的魄力与风采。诗中提到的“鼎足中原”一语,立刻让人联想到三国时期的纷争与英雄豪杰的纷纷崛起。叶舒璐在诗中不仅对历史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英雄的推崇之情。曹操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目光所及的“孙郎与使君”暗示了他对孙权与刘备的重视,反映了作者对这两位英雄的认同和赞赏。

全诗气势磅礴,字句之间流露出的英雄情怀令人振奋。叶舒璐借古讽今,透过历史人物的表现,启示人们在当今社会中同样需要具备超越平凡的魄力和抱负。诗中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当下的思考,体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鼎足中原势未分:描绘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强调局势的复杂与不稳定。
  2. 英雄魄力自超群:指出在这样的环境中,真正的英雄能够展现出超凡的胆略与气势。
  3. 阿瞒眼底空余子:曹操眼中无能之辈众多,暗示他更看重有才能的人。
  4. 只重孙郎与使君:强调曹操对孙权和刘备的重视,表现出对他们的认可与尊重。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历史人物比作英雄,强调了其非凡的气魄。
  • 象征:鼎足象征着三国的力量对比,反映历史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钦佩,同时也反映出历史的多义性与复杂性,提醒人们要追求真正的英雄气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鼎足:象征权力的均衡与对立。
  • 英雄:代表着勇气、智慧与领导力。
  • 阿瞒:历史的代表性人物,象征权谋与策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阿瞒”指的是谁?

    • A. 孙权
    • B. 曹操
    • C. 刘备
      答案:B. 曹操
  2. 填空题:诗中说“鼎足中原势未分”,指的是__的局势。 答案:三国

  3. 判断题:诗中认为曹操只重视无能之辈。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蜀相》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两首诗都展现了英雄豪情,但叶舒璐的诗更注重历史的分析与人物的评价,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体的豪情与自我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叶舒璐研究》
  • 《三国演义》相关章节
  •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