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夜归》

时间: 2025-01-03 23:06:19

轻云淡月朦胧地,乍转东风。

寒意重重,满路灯花不肯红。

小车遥夜临郊陌,直少人踪。

寂寞阑空,多少楼台梦正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夜归》

轻云淡月朦胧地,乍转东风。
寒意重重,满路灯花不肯红。
小车遥夜临郊陌,直少人踪。
寂寞阑空,多少楼台梦正浓。

白话文翻译:

夜晚归来的时候,轻薄的云和恍惚的月光交织在一起,微微的东风忽然吹来。寒意浓重,路边的灯光却显得不愿意绽放红色。小车在夜色中驶向郊外,周围几乎没有人影。寂静的阑干旁,多少梦中楼台的景象依然清晰而浓烈。

注释:

  • 轻云:轻薄的云,给人一种淡淡的感觉。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的到来。
  • 寒意重重:指夜晚的寒冷气息很重。
  • 灯花:指路边的灯光,形容灯光的美丽。
  • 小车遥夜:指夜晚开车的场景,强调距离与孤独。
  • 阑空:指栏杆旁的空旷之处,暗示寂寞。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阑空”一词可以联想到古代园林中的栏杆,常用作分隔空间,象征着人与外界的隔离与内心的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克文,清代诗人,字士杰,号青松,晚号韵泉,擅长词、诗,风格多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真挚表达。

创作背景:

《采桑子 夜归》创作于清代,可能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归途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思绪。社会环境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使得诗人的作品更加深刻而富有内涵。

诗歌鉴赏:

《采桑子 夜归》是一首描绘夜归情景的词作,通篇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开篇以“轻云淡月”引入,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夜景,仿佛一切都在轻轻摇曳,令人神往。接着,寒冷的气息随之袭来,作者巧妙地将环境与情感相结合,寒意不仅是自然的反映,更是心境的写照。

随着小车的行驶,孤独感愈加明显,周围的冷清与少人影相映成趣,展现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的孤独与疏离。最后一句“多少楼台梦正浓”,则是将内心的思绪与梦境的幻想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词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使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轻云淡月朦胧地,乍转东风。”

    • 描绘夜晚的朦胧景象,营造出一种柔和而神秘的氛围。
  2. “寒意重重,满路灯花不肯红。”

    • 寒冷的气息笼罩着,灯光似乎也受到影响,不愿意绽放出温暖的色彩。
  3. “小车遥夜临郊陌,直少人踪。”

    • 小车在夜色中缓缓驶向郊外,周围几乎没有人影,突显出孤独感。
  4. “寂寞阑空,多少楼台梦正浓。”

    • 在寂静的栏杆旁,楼台的梦境依然鲜明,隐喻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灯花的描写,将灯光比作花朵,增添了生动的形象。
  • 拟人:灯花“不肯红”,赋予无生命的灯光以情感,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整首词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和谐,节奏感增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夜归时的孤独与思考,寓意着人们在生活中的疲惫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共鸣,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

意象分析:

  • 轻云:象征梦幻与轻盈,表现诗人内心的柔情。
  • :象征着孤独的伴随,也可以视为理想与希望。
  • 灯花:象征生活的温暖,然而在此却显得冷清。
  • 小车:象征人生的旅途,体现孤独的行程。
  • 楼台:代表美好的记忆与梦想,映射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意重重”是指什么? A. 温暖的气息
    B. 寒冷的感觉
    C. 清新的风

  2. “小车遥夜临郊陌”中“遥夜”指的是什么? A. 夜晚的遥远感
    B. 车的速度很快
    C. 白天的景象

  3. 诗中“多少楼台梦正浓”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的满足
    B. 对美好往事的怀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虞美人·听雨》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同样描绘了孤独与思念,通过“常记溪亭日暮”,与袁克文的“多少楼台梦正浓”形成对比,前者更偏向于对过往的缅怀,而后者则是对孤独现实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袁克文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技巧》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