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宵声并向宵来听,清是钟声。
和是箫声。一样宫商两样声。
秋声分向秋来听,哀是蛩声。
怨是蝉声。两样心肠一样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和秋天的声音。夜晚的声音有清脆的钟声和悠扬的箫声,展现出不同的音调。秋天的声音则包含了悲哀的蛩声和怨恨的蝉声,反映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注释:
- 宵声:夜晚的声音。
- 钟声:寺庙中敲响的钟声,清脆而悠远。
- 箫声:用箫演奏的音乐,柔和而哀婉。
- 宫商:指音乐的音调,宫为主音,商为副音。
- 蛩声:指蟋蟀的叫声,通常带有悲凉的意境。
- 蝉声:蝉鸣声,常与夏季和孤独感相关。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钟声”、“箫声”以及“蛩声”、“蝉声”,均是中国古典音乐和文化中常用的意象,代表了特定的情感和季节感受,传递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俞樾(1821-1897),字宗德,号笠园,清代诗人、学者。他以诗词、散文见长,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象及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表达了诗人对夜晚和秋天的感受,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 其二》以音声为主题,通过夜晚和秋天的声音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夜晚的钟声和箫声代表了宁静与和谐,而秋天的蛩声与蝉声则渗透着一丝凄凉与愁苦。诗人在对比中展现了自然声音的多样性,揭示了人心的复杂。音声的细腻描写,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夜的静谧和秋的萧瑟,带来一种深沉的情感共鸣。诗中巧妙地运用对仗和音乐的音韵,增强了作品的韵律感,带给读者一种听觉上的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宵声并向宵来听”:夜晚的声音呼唤着人们倾听。
- “清是钟声。和是箫声。”:钟声清脆,箫声和谐,展现出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
- “秋声分向秋来听”:秋天的声音同样值得倾听。
- “哀是蛩声。怨是蝉声。”:蛩声带着哀伤,蝉声则表达了怨恨,二者都反映出内心的情感。
- “两样心肠一样声。”:尽管声音不同,但它们都传递着人心中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是钟声,和是箫声”,形成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将音声与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夜晚和秋天的声音,探讨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 夜晚: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秋天:代表着成熟与凋零,常引发人们的反思和感伤。
- 钟声与箫声:分别代表清晰的思考与内心的柔情。
- 蛩声与蝉声:分别象征着悲哀与怨恨,反映了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夜晚声音有哪些?
- A. 风声
- B. 钟声和箫声
- C. 雨声
-
秋天的声音中,哪种声音带有哀伤的情感?
- A. 蛩声
- B. 鸟声
- C. 风声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通过夜晚的氛围表达思乡之情,与《采桑子 其二》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杜甫更为直接地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俞樾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