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虽与长君友,居常敬少君。
何曾锦袄子,竟老布襦群。
申白无殊礼,程朱有旧闻。
谁为复斋传,应许附青云。
白话文翻译:
虽然我与长君交情深厚,但在日常交往中却常常敬重少君。
我何曾穿过华丽的锦袍,竟然老是穿着补丁的布衣。
申白的礼节并无差异,程朱的教诲也有旧时的传闻。
谁来为复斋传承这份精神,应许能与青云相伴。
注释:
- 长君:指年长的朋友或师长。
- 少君:指年轻的朋友或学生。
- 锦袄子:华丽的衣服,象征富贵。
- 布襦群:朴素的衣物,象征贫寒。
- 申白:指申、白二家,代表儒家礼仪。
- 程朱:指程颢和朱熹,代表儒家思想。
- 复斋:可能是指某种学术传承或精神寄托。
- 青云:象征高远的理想或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东洲,宋代著名诗人,曾任官职,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派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个人情感及社会现实,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克庄晚年,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怀念,体现了儒家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对学术传承的思考与期盼。
诗歌鉴赏:
《挽黄德远堂长二首》是一首充满感情的挽歌,通过对友人的怀念,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礼节及学术传承的深刻思考。首句开篇便表明了与友人的亲密关系,尽管在生活中表现出对年轻人的敬重,这种尊重反映了作者谦逊的品德。接着,诗人通过对自己衣着的描述,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似乎在强调精神追求比物质享受更为重要。随后提到的申白与程朱,则暗示了传统儒学的影响,表明诗人对礼仪和学问的重视。最后一句“应许附青云”,表达了对理想、学问和友谊的追求,展现了诗人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愿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虽与长君友:诗人强调与长者的友谊,显示出对年长者的尊重。
- 居常敬少君:在日常生活中,诗人对年轻人的态度谦恭,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长幼有序的尊重。
- 何曾锦袄子:自谦,表明自己未曾追求奢华的生活。
- 竟老布襦群:对比之下,强调自己生活的朴素。
- 申白无殊礼:讲述儒家礼仪的普遍性,强调礼节的重要性。
- 程朱有旧闻:引入传统思想,表示对古代智者的尊重与追随。
- 谁为复斋传:提问,表达对学术和精神传承的期盼。
- 应许附青云:寄托了对理想的向往,愿与志同道合者共同追求高尚目标。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锦袄与布襦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作者的价值观。
- 提问:通过疑问句引发思考,增强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传统礼仪和学术传承的重视,展现了作者的谦逊与理想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锦袄:象征富贵与奢华,代指追求物质的生活方式。
- 布襦:象征朴素与节俭,代表精神追求。
- 青云:象征理想与追求,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君”是指谁?
- A. 年长者
- B. 年轻人
- C. 学者
- D. 朋友
-
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态度是?
- A. 追求奢华
- B. 追求简朴
- C. 不在乎
- D. 只求温饱
-
“青云”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高尚理想
- C. 社会地位
- D. 人际关系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与苏轼《水调歌头》相比,刘克庄的诗更注重对友谊的怀念与学问的重视,而苏轼则更强调人生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