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春不雨元夕后一日雨作邦人甚喜》
时间: 2025-01-17 08:43: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至春不雨元夕后一日雨作邦人甚喜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晴冬酿春温,气候如浊酒。
我虽六尘清,亦若醉一斗。
朝来天风云,高叶聚良久。
向晚等甘露,数点断还有。
迤逦万瓦鸣,飘潇近窗牖。
郁陶散襟怀,秀润入花柳。
出门闻笑语,蹈舞皆白叟。
指予西江水,不可到南亩。
十日田无秧,奈此家数口。
乃知天地心,慈爱均父母。
吾侪拙于言,额上但加手。
人穷诗或工,肯为作诗否。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冬天,温暖的阳光让春天的气息弥漫,天气就像浑浊的酒一样。我虽然心境清明,但也仿佛喝醉了一斗酒。早晨,天上风云变幻,树叶在高空聚集了很久。傍晚时分,期待甘露的降临,虽然只有几滴,依然令人期待。远处传来万瓦齐鸣的声音,细雨飘洒在窗前。心中郁结的情感如同春雨滋润着花柳。出门时听见笑语,白发的老人们都在欢舞。有人指着西江水告诉我,南边的田地无法到达。十天来,田里没有秧苗,家中几口人该如何生活呢?这让我明白天地之心,慈爱均如父母。我等人言辞拙劣,额上只加了手。人若贫穷,诗或许能工,愿意为我作诗吗?
注释:
- 冬至:指每年冬季的至点,通常是最短的一天,象征着阴阳转化。
- 六尘: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六尘清则心境清明。
- 甘露:比喻恩泽,尤其是春雨的滋润。
- 迤逦:形容道路或景物的延绵曲折。
- 白叟:指年纪较大的老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田园风光与人情世态为题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冬至后,春天即将来临之际,诗人通过描写冬季与春天交替的天气变化,寄托对生活的感慨与期待,反映出人们对自然恩泽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动的人物活动,展现了冬至之后人们对春天的向往与期待。开篇用“晴冬酿春温”形象地描绘了冬季温暖的气候,气候如同浑浊的酒,暗示着春天的萌芽。在这样的气候下,诗人感到心境中的清明与醉意交织,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喜悦。接着,诗人描绘了早晨的风云变化,傍晚的甘露期待,这些意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在描写人们生活时,诗人通过“闻笑语,蹈舞皆白叟”展现了社会的和谐与欢乐,突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然而,诗中“十日田无秧,奈此家数口”则反映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结尾处“吾侪拙于言,额上但加手”则以自谦的态度,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反思,诗人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晴冬酿春温:冬日的阳光温暖,似乎酝酿出春天的气息。
- 气候如浊酒:天气的氛围像是浑浊的酒,给人一种模糊而温暖的感觉。
- 我虽六尘清,亦若醉一斗:即便心境清明,依然感到醉意,表明对自然的陶醉。
- 朝来天风云,高叶聚良久:早晨天空的风云变幻,树叶在高空聚集,暗示变化与期待。
- 向晚等甘露,数点断还有:傍晚时分期待甘露的降临,尽管只有几滴,依然令人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气候比作浊酒,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风云、甘露赋予人的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出门闻笑语,蹈舞皆白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现了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冬:象征寒冷与寂静,预示着结束与新的开始。
- 春:代表生机与希望,象征着万物复苏。
- 甘露:象征恩泽与滋润,暗示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 白叟:象征着智慧与经验,展现出生活的真实面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甘露”比喻什么? A. 雨水
B. 恩泽
C. 露水
D. 清泉 -
“我虽六尘清,亦若醉一斗”中“六尘”指的是什么? A. 六种情感
B. 六种欲望
C. 眼耳鼻舌身意
D. 六种人生经历 -
诗中的“白叟”指代什么? A. 年长者
B. 农民
C. 学者
D. 诗人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春晓》中描绘的春天的生机与这首诗中的温暖冬日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季节对人的影响与感受。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期待,但视角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