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磴盘旋入翠微,晚来烟霭合雰霏。
四山风雨龙初出,百尺松杉鹳独飞。
幽谷稍闻樵唱发,中峰时见寺僧归。
药苗新长黄精盛,拟办长镵与短衣。
白话文翻译:
一条小路蜿蜒曲折地通向青翠的山间,傍晚时分,浓雾和烟霭交融在一起。
四周的山中风雨交加,龙似的云气刚刚升起,百尺高的松树和杉树间,一只鹳在独自飞翔。
在幽静的山谷中,隐约能听见樵夫的歌声,而在中峰时常能见到寺庙的僧人归来。
新长出的药苗黄精生机勃勃,我准备带上长镰刀和短衣去采摘。
注释:
- 磴:小路,坡道。
- 翠微:青翠的山间。
- 烟霭:烟雾和雾霭。
- 雰霏:指雾气、云彩。
- 龙:比喻云气。
- 鹳:一种鸟,象征高洁。
- 樵唱:樵夫的歌声,代表自然生活的宁静。
- 黄精:一种药用植物。
- 长镵:长的镰刀,用于采摘。
- 短衣:采摘时穿的短衣。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涉及经典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环境和人们劳作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诗中提到的“樵唱”和“寺僧”,隐含了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先振,清代诗人,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与田园生活,讲求意境和情感。其诗作常常充满生机,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淡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繁华的交替时期。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宁静与安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歌鉴赏:
《清风峡》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及人文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野的恬静与美丽。首联“一磴盘旋入翠微,晚来烟霭合雰霏”开篇描绘出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青翠的山间,给人一种幽深、神秘的感觉。接下来的“四山风雨龙初出,百尺松杉鹳独飞”则通过风雨与飞鸟的对比,展现出自然的动感和生机。
诗中“幽谷稍闻樵唱发,中峰时见寺僧归”,不仅描绘了樵夫和僧人的生活场景,还隐含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最后两句“药苗新长黄精盛,拟办长镵与短衣”则将日常生活与自然采集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流畅自然,语言优美,既有对大自然的感悟,又体现了诗人对简单、朴素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磴盘旋入翠微”描绘出通往山间小路的蜿蜒曲折。
- “晚来烟霭合雰霏”表现了傍晚时分,浓雾和烟霭交聚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四山风雨龙初出”用“龙”形象化地表达了山中变化无常的天气。
- “百尺松杉鹳独飞”则展现了高大松杉之间,鹳鸟独自飞翔的宁静。
- “幽谷稍闻樵唱发”描绘了在幽静山谷中,隐约听到樵夫的歌声,给人一种生活气息。
- “中峰时见寺僧归”则表现了寺庙僧人的归来,增添了人文气息。
- “药苗新长黄精盛”描写了新长出的药材,生机勃勃。
- “拟办长镵与短衣”表达了诗人准备采摘的意图。
-
修辞手法:
- 运用了比喻(如“龙”比喻云气),以及对仗(如“樵唱”“僧归”)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反映了清代隐逸文化的特征。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翠微: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烟霭:代表了神秘与朦胧。
- 风雨:象征变化与生机。
- 樵夫:象征劳动与淳朴生活。
- 僧人:代表了安静与内心的平和。
- 黄精:象征自然的馈赠与健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樵唱”指的是谁的声音? A. 僧人的歌声
B. 樵夫的歌声
C. 鹳的叫声 -
“四山风雨龙初出”中“龙”比喻什么? A. 一条河流
B. 云气
C. 山脉 -
诗人准备采摘的植物是? A. 黄精
B. 竹子
C. 玫瑰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诗作。
- 李白《月下独酌》:体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诗词对比: 王维的诗作多描绘山水风光,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而孙先振则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与自然的生机。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孙先振评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田园诗的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