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沟》

时间: 2025-01-17 10:40:01

天下共知归汉德,东西那可限鸿沟。

虽令羽割大河水,分得人心两处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鸿沟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天下共知归汉德,
东西那可限鸿沟。
虽令羽割大河水,
分得人心两处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都知道汉朝的伟大德行,但东西方的鸿沟却无法用简单的界限来划分。即使有人试图用羽毛划分大河的水流,也无法真正分开人们的心。

注释:

  • 天下共知: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 归汉德:指归附于汉朝的德行。
  • 鸿沟:指分隔的界限,借指东西方的分裂。
  • 羽割:比喻轻微的行为。
  • 大河水:象征着广大的情感和人心。
  • 分得人心两处不:即使分开,人的心还是无法真正分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表达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内外困扰,诗人通过对汉朝的归属和精神的回顾,表达对团结与人心向背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鸿沟》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心的统一与分裂。诗人用“汉德”作为对比,强调了历史的教训和人心的凝聚力。鸿沟的象征意义在于,它不仅是地理的界限,更是情感的隔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即使在外力的干扰下,人心的归属依然有其不可割舍的联系。诗中的“羽割大河水”更是生动形象,暗示着人们试图用微薄的力量去改变根本的现实,这种努力是徒劳的,只有真正理解人心的归属,才能实现和谐与统一。整首诗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心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下共知归汉德:强调汉朝的德行和影响力,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认同。
    • 东西那可限鸿沟:质疑地理界限是否真的能阻挡人们的情感和归属。
    • 虽令羽割大河水:用羽毛划水的比喻,暗示即使有意分割,也无法真正改变人心的归属。
    • 分得人心两处不:最终点明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人心的向往与归属总是难以分割。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羽割大河水”形象地展现了外部力量的微弱与无效。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人心的归属与团结的重要性,即使在外部的分隔和干扰中,人们的情感依然是难以割舍的。

意象分析:

  • 鸿沟:象征着分隔与隔阂,也象征着历史的教训。
  • 大河水:象征着人心的流动与情感的深厚。
  • 羽毛:象征着微不足道的力量,反映出人们的无奈与无力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德”是指什么?
    A. 汉朝的伟大德行
    B. 汉族的传统
    C. 汉朝的军事力量

  2. 诗中的“鸿沟”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界的界限
    B. 心灵的隔阂
    C. 社会的繁荣

  3. “羽割大河水”中的“羽”有什么含义?
    A. 重量轻的物体
    B. 比喻微弱的力量
    C. 代表鸟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归属与自然的向往。
    • 李白的《将进酒》:探讨人情与豪情的关系。
  • 诗词对比

    • 比较郑刚中的《鸿沟》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体现了对历史与人心的思考,但侧重点不同,一者强调团结与人心,一者则在于壮志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郑刚中生平及其作品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