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登姑苏台》
时间: 2024-09-19 22:11:10意思解释
雪中登姑苏台
原文展示:
我亦闲来散病身,
游人不用避车尘。
插天四塔云中出,
隔水诸峰雪後新。
道是远瞻三百里,
如何不见六千人。
吴亡越霸今安在,
台下年年花草春。
白话文翻译:
我也只是闲来散散病身,
游人不必避开车马的尘埃。
四座塔楼直插云天而出,
隔着水面诸峰在雪后显得格外新鲜。
听说可以远远眺望三百里,
为什么却看不到六千人?
吴国已亡,越国曾霸,现在又在哪里呢?
台下年年春天花草依旧盛开。
注释:
- 散病身:指放松身体、消除病痛。
- 车尘:指车马造成的尘土。
- 插天四塔:指高耸入云的四座塔楼。
- 隔水诸峰:隔着水面所看到的山峰。
- 远瞻:远远眺望。
- 吴亡越霸:提到历史上吴国的灭亡和越国的霸主地位。
- 年年花草春:意指春天花草年年盛开,象征生机与希望。
典故解析:
“吴亡越霸”提到的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和越国的历史。吴国的灭亡和越国的崛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兴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杨万里游览姑苏台的过程中,正值雪后春日,诗人以雪景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雪中登姑苏台》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历史交融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中通过雪后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姑苏台的壮丽与宁静。四塔高耸,隔水山峰,仿佛在提醒人们自然之美的永恒。在对历史的回顾中,诗人提出“吴亡越霸今安在”,引人深思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兴衰。与此同时,台下花草春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表现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亦闲来散病身:诗人以轻松的语气表达自己在游玩时的心情,暗示身体的虚弱。
- 游人不用避车尘:表示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游人不必避开烦嚣。
- 插天四塔云中出:描绘四座高塔如同插入天空,展现了壮丽的景象。
- 隔水诸峰雪後新:在雪后,远处的山峰显得更加清新,诗人通过描写自然之美,传达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道是远瞻三百里:引述远望的说法,表现出视野的辽阔。
- 如何不见六千人:反问中带有感慨,暗指历史上曾经的繁华。
- 吴亡越霸今安在:历史的沉淀,引发对国家兴亡的思考。
- 台下年年花草春:最终回归到自然的生命力,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塔比作插天的物体,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 反问:通过反问引发读者的思考,加深历史的沉重感。
- 对仗:如“吴亡越霸”,使诗句更具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雪中景物的描写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面对历史与自然的沉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宁静,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塔:代表人类的创造与文化的积淀。
- 山峰:象征着高远与坚韧。
- 花草: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杨万里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吴亡越霸”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汉朝时期
D. 唐朝时期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雨后
B. 雪后
C. 秋天
D. 夏天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杨万里的《雪中登姑苏台》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历史的思考,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身世与国事,情感更为沉重;而杨万里的诗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